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翟永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中國當代作家翟永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

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仿佛是魚和熊掌那樣擺在了我的面前,所不同的是二者之間呈現出水火不相容之勢。即:擁有生命的尊嚴就必須面對生活的壓力,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放棄生命的尊嚴。二者之間到底哪一個重要,我在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又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迷惑中……

當現實把我纏裹到一個漩渦中時,面對工作給我帶來的收入到底是該珍惜、該慶幸、還是應該想方設法地去擺脫。

來到這個世上,沒有錢寸步難行,而對於獲得錢的過程,並沒有誰去深究過。話再說回來,有了錢也未必就擁有了一切,所以此時才會說出來:金錢不是萬能的。

作為一名電力工人,在外人的眼裡,似乎是生活在天堂中,至少在自學考試大專的課堂上,招來了幾多羨慕的目光,當這羨慕變得刺眼時,天堂中也有了苦澀。於是傾訴在同學的眼中仿佛變成了無病呻吟。

畢竟和那些單位不景氣的人相比,我的工作還擁有着工資有保障的優勢。所以在他們看來,有活干就是幸福,就不應該再為此而煩惱。

其實,我的工作只是讓我沒有了生活的壓力,而在此其中,生命的尊嚴卻喪失殆盡。

在變電站這個環境中,我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由於得不到同事和師傅們的認同,所以和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越來越僵,所以就處處遭到非議和打擊,所以我的真誠在這裡也變得一文不值,所以就在這裡感受到了黑白顛倒,而其中的受害者就是自己時,憂鬱也就遮擋住了陽光,為了尋求生命的尊嚴,我走進了自學考試的課堂。

在這裡:人生在世,缺吃少穿不是愁的是心裡不痛快。這句話成了我的口頭禪。隨後換來的總是眾人的反對,在孤立無援的時候,尊嚴與壓力這個問題橫亘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誰不需要尊嚴,無論是路邊的乞丐還是窮得只剩下錢的傢伙。而生活就這樣讓人啼笑皆非。沒有錢,連生存也成了問題,生活更是無從談起了,沒有了生存和生活,也就失去了生命,沒有了生命,尊嚴到底還該不該要……

乞丐的生活方式是沒有尊嚴的生活方式,寧可餓死也不做乞丐。可是不做乞丐真的就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嗎?

誰也想在不損失尊嚴的前提下獲得收入。擁有一份工作,表面上是一件獲得收入較為體面的渠道。可是又有誰想過,在此過程中,又承受着多少無奈、無助甚至恥辱。

當我因種種原因被劃入不可造就之才時,工作單位和我之間就誕生了格格不入這個傢伙,當收入驅散了生活的壓力,又讓我在驀然回首時發現已丟失了生命的尊嚴。多少次拿着手中的工資,無論如何也驕傲不起來。

在生活中,擁有金錢,固然是立足之本,可是沒有支撐生命的支柱,必然沒有生命的光芒,生活也會變得毫無意義。

由於我在工作崗位上看不到前途,完全可以趁着年輕,走另外一條路,無論成功與否,至少生命不會虛度。於是就走進了自學考試大專的課堂,選學了與工作毫不相干的中文。

每當我通過一門課程或者發表一篇稿件時,總會讓幸福溢滿心間,唯有此時,才能看到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再次思考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這個問題,還是讓我難以抉擇,一個支點可以托起一個生命,卻無法改變生活的內容。雖然工作單位讓我不敢恭維,如果我要拋棄掉這個地方,就必須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如果我在這裡生活,也許永遠不能在這裡感受到生命的尊嚴。

多少次我在無人的時候,也想過這個問題,怎樣才能改善我與眾人的關係,來改變這種狀況?

在工作中我積極表現,得到的卻是越幫越忙的埋怨。為此,我一邊觀察別人工作時的表現,一邊學着干,工作可以干出來,得到的是和別人不一樣的結果。我究竟該怎麼辦,是繼續在這個地方找尋尊嚴,還是背負起生活的壓力,離開這個地方……

不知不覺中想起了燕國少年。為了學習走路,千里迢迢來到邯鄲,最終只能爬着回去。在變電站里要得到生命的尊嚴,我清楚地知道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而要迎接生活的壓力,又擔心落一個燕國少年的悲劇。

在自學考試的課堂上,我一門門地通過考試,在各報刊上,我一篇篇地發表作品,在生活中收集點點滴滴的尊嚴,多年之後,方悟出: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同樣重要。在一個需要拋棄一個需要爭取的過程中,還得看你如何努力。[1]

作者簡介

翟永旭,男,邯鄲人。河北省民俗協會會員常務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