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活的顫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生活的顫音
圖片來自dandanzan

生活的顫音》是1979年上映的中國音樂劇情片,由西安電影製片廠製作,吳天明滕文驥執導,滕文驥編劇,史鍾麒冷眉項塋主演,講述一對戀人鄭長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節前後的經歷,再現了四五運動的歷史事實。[1][2]

劇情簡介

1976年清明前夕,鄭長河因到天安門追悼周總理而遭到「四人幫」的爪牙、文化部某處副處長韋立的追捕,徐珊珊將他救下,並認出他就是在天安門廣場幫自己抄錄詩詞的青年。鄭長河無懼「四人幫」的威脅,深情演奏自己為悼念周總理而作的提琴曲《一月的哀思》,使珊珊更加敬佩,兩人情意相投。韋立正在追求珊珊,便向其父母反映鄭的「反革命罪行」,珊珊的母親不許女兒再與鄭來往,徐父卻理解並同情二人。

在珊珊舅舅章國梁的教導下,他們認識到要學會善於鬥爭。珊珊痛斥韋立的無恥,堅決要與鄭在一起。鄭長河在民眾的吶喊聲的啟示下,把《一月的哀思》改成小提琴協奏曲。清明時分,徐家舉行了一場小型音樂會,以悼念總理、聲討「四人幫」。韋立帶領黨羽趕來,欲置鄭於死地。「四人幫」終於被粉碎,鄭長河以青年小提琴家的身份站在舞台上,演奏懷念總理的音樂,鏗鏘的旋律迴蕩於每個人的心中。

影片評價

生活的顫音》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悲歌,又是一首讚頌青年一代同「四人幫」進行英勇鬥爭的凱歌。它拋充了反「四人幫」題材電影的陳規舊套,採用了音樂片的樣式和新穎的電影技巧與語言。無論在影片的思想內容方面,還是藝術技巧方面,都獲得了可喜的成就,並表現出影片的創作者們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和在藝術上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的進取精神。在這部影片中音樂起到了靈魂作用。音樂滲透到劇作結構中,推動着劇情的發展,音樂細膩地深入到人物的行動與關係之中,變為刻畫人物性格、傳達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從而使影片具有自己的藝術風格。(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倪震評)

該片真實地反映了生活,它思想解放、敢說真話,敢於喊出人民的心聲,因而引起觀眾的共鳴。大膽探索、敢地創新是該片的一大特色。編導沒有用尋常的平鋪直敘來敘述故事,而是插入大段倒敘。對於一般過程、無關情節一筆帶過,對於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則盡情抒寫。編導還巧妙地運用電影語言,調動一切表現手段,描繪主人公的許多回憶、幻覺的場面,這些場面使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主觀想像,成為具體、可見的東西,豐富了電影藝術的表現力,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強烈地感染了觀眾。(原中國電影出版社社長許南明評)

參考文獻

  1. 生活的顫音. 中國電影資料館. [2020-01-04]. 
  2. 生活的顫音. 西影集團. [20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