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半減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生物半減期是評定環境污染物毒性蓄積的重要指標。[1]
概述
biological half-life 由於生物的代謝作用,環境污染物在機體或器官的量減少到原有量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又稱代謝半期或生物半衰期(□□)。同一環境污染物在不同組織器內的消除情況存在差異,因此,又可分為全身生物半期和某一器官生物半減期。生物半減期是評定環境污染物毒性蓄積的重要指標。 然而,只有環境污染物的消除量接近簡單一級指數函時,它才具有這種意義。
半衰期(Half-life)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隨着放射的不斷進行,放射強度將按指數曲線下降,放射性強度達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原子核的衰變規律是: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時刻(t=0)時的原子核數 t為衰變時間,T為半衰期,N是衰變後留下的原子核數。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長短差別很大,短的遠小於一秒,長的可達數百億年。
在物理學中,比如高中物理,半衰期並不能指少數原子,它的定義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衰變是微觀世界裡的原子核的行為,而微觀世界規律的特徵之一在於「單個的微觀事件是無法預測的」,即對於一個特定的原子,我們只知道它發生衰變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將何時發生衰變。然而。量子理論可以對大量原子核的行為做出統計預測。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這樣的統計規律。
放射性元素衰變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內部自身決定的,與外界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