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用蘿蔔熬成雞湯(內長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用蘿蔔熬成雞湯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用蘿蔔熬成雞湯》中國當代作家內長文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用蘿蔔熬成雞湯

夏天快要結束了,雖然天還是那麼熱,但田野里已經開始變了模樣,麥子收光了,牲口可以在有限的空間自由自在一陣子。誰都知道將要來的日子是那樣的豐盛那樣的富足。杏子已經吃過了,桃子正等着我們呢。還有蘋果、梨和蘋果梨。西瓜已經下來了,西紅柿將要把一片又一片的紅映進我們的眼,印進我們的心,送進我們的口。還有黃瓜菜瓜甜瓜呢。

大人們比我們想得遠,秋天好過,再貧瘠的秋天都餓不死瞎家雀,最難熬的是冬天和春天。所以,有遠見和沒有遠見的人都知道,趁着地閒,趕緊種出些過冬的菜蔬。能過冬的菜蔬,首先就是蘿蔔白菜。在收盡的麥地上種蘿蔔和種白菜一樣,都是挖穴點播,當然也有勤快一點的人在先犁好地再種蘿蔔。

種上蘿蔔,已經是秋天了。間苗之後,似乎再不需要怎麼管理。地還有地力,不需要施肥。因為是穴播,也不需要怎麼除草,最多是派我們這樣的小孩子到地里一邊玩一邊把長大了的草拔去,這主要還不是為了蘿蔔,而是怕秋天草結籽,把草籽落到地里給第二年為害。都說大蘿蔔被豬拱了。在我們這裡是不怕的,因為極少有放野豬的。其他的牲口在這時又被趕到了湖灘上,還有那麼多的小孩子看着呢。

秋末冬初,要挖蘿蔔了。照例是起個大早,一家人老老少少齊動員,挖的挖,拾的拾,削的削,最後一車拉回來,堆在院子裡。也有種的多的人家,把挖下來的蘿蔔拉回家,等第二天再慢慢削。

削蘿蔔,其實也是選蘿蔔。一般只是將蘿蔔纓切去,將挖的時候不小心弄傷的挑出來,留待最近吃。將完整的堆在一起,晾涼水氣,就要窖藏了。

太小的一般就餵豬了,當然也有細心的緊巴的人家,將小蘿蔔和大白菜一樣醃起來,那在天寒地凍的時節,又是一樣與白菜不同的風味。甚至還有更細心的,將蘿蔔纓選好的,或晾或醃。

新鮮的蘿蔔脆爽微辣水分充足,幾乎可以當作應季的水果吃。而且量又那麼的充足。所以蘿蔔剛下來的時候,大人孩子餓了口渴了或者嘴中寡淡了,都回去拿個蘿蔔洗洗擦擦,就吃起來。有口味重嫌蘿蔔寡淡的,將蘿蔔切開,撒點鹽,就更有味了。「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可見,古人就是這麼做的。不僅好吃,還能延年益壽哩。老百姓也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大夫開藥方」,「蘿蔔上市、醫生沒事」。小孩子怕辣,一般會把蘿蔔皮剝去,因為一般情況下,辣味都來自蘿蔔皮。當然還有整個蘿蔔都辣的,人們就一邊吃一邊嘲笑這個種菜的人種蘿蔔的時候在地里偷偷放屁了。人們相信天人感應,相信蘿蔔也是有意識的。

新鮮的蘿蔔下到飯裡面,甜甜的糯糯的。不光做麵條,有的人家連熬米湯都要在裡面下個蘿蔔。而我最喜歡的還是奶奶燒的蘿蔔湯。

將蘿蔔切成細絲,等水開後放入鍋中,等蘿蔔煮熟後,放入芫荽調色,加鹽,似乎還放花椒粉之類的調料。做法極其簡單,但味美可口應時應景。多年之後,令我依舊回味。

成家了,奶奶早離開了我們。但那種口味依舊讓我牽掛。曾經也依據腦子中殘存的記憶,學着奶奶的樣子,按照奶奶的程序,做過蘿蔔湯,但是,不知道哪裡不對,總也做不出記憶中奶奶的味道。

再後來,自己的孩子也匆匆忙忙長大了。高三那一年,學習緊張了,孩子的情緒也緊張了,心理的緊張表現在了生理上。孩子胃口差了,動不動就不想吃飯。我想起了奶奶的蘿蔔湯。買來蘿蔔,或切片或切絲,用小火慢慢燉煮,不調鹽不放調料,直到蘿蔔糯糯的,或喝湯或吃蘿蔔,孩子的胃口開了,精神也好起來了。

終於,我明白了,奶奶的味道不是用調料調出來的,那是愛,那是親情,只是用鍋,用蘿蔔作為媒介烹製好盛在了我們的面前。

一直到春節前,家裡露天堆放的菜都吃的差不多了,窖藏的蘿蔔便又出世了。趁一個暖和的天氣,挖開菜窖,刨出裡面的蘿蔔,也有胡蘿蔔,那就是過年要吃的主要的新鮮蔬菜了。或煮或燉,或者焯熟後拌上餡料包餃子。

過年了,家家戶戶都會割些肉來,蘿蔔在肉的陪襯下,又是一種別樣的滋味。肉的肥膩香濃和蘿蔔的淡甜滑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有味的是羊肉燉蘿蔔,再糠的蘿蔔,在肥肥的羊肉湯中燉出來,香糯可口回味悠長。牛肉一般吃不到,除了牛有老病或意外而死的時候。因為少,所以即使偶然有那一年吃到的時候,味覺的記憶也不那麼深刻。但是肉香是有的,也是記憶深刻的。但記憶更深刻的是那時候記下的毛主席的一首詞《念奴嬌•鳥兒問答》裡面的句子「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在老師的講解下,我們知道了,土豆就是洋芋。只是我們川區,洋芋太少,山里才大量種洋芋呢。

我們也知道了「土豆燒牛肉」就是蘇修赫魯曉夫確定的「共產主義」的標準。我們沒吃過「土豆燒牛肉」但們的心中自然地將這個標準轉換成「牛肉燉蘿蔔」。哎呀,「共產主義」要是那樣,那就享福了。

蘿蔔也是偉大的十字花科為我們做出的奉獻,別名萊菔,我們食用的部分是它的根。由此自然地想到了那部著名的著作《菜根譚》。《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是明朝萬曆年間人,其他都不甚明了。只給後人留下了這部修養人生、處世待人的語錄。內容遵從儒家之道,教人正心修身,加上句式精煉對仗工整含義雋永,深得人們喜愛。今天看來,就是類似於心靈雞湯似的文章,後來的汪國真的詩,今天的許許多多的以所謂禪意故事為主體的雞湯文,都是一類的。本來嘛,該書以「菜根」命名,也包含着「咬的菜根百事可為」的意思。只是其中多是結論,不包括過程和方法,初讀振聾發聵,細思茫然無措。

雞湯本無錯,更何況蘿蔔菜根熬成的,《菜根譚》滋補人心不能藥到病除,但天長日久則能能福澤深遠裨益無限

就像蘿蔔,脆嫩爽口多汁無滓,生食克食止咳,熟食補氣和胃,只要不是像《料理仙姬》那樣用蘿蔔當飯吃,何樂而不為乎?

[1]

作者簡介

內長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