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莊鎮小屯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田莊鎮小屯村,地處田莊鎮東南半里日東高速公路北側。明朝洪武年間(1370——1375年),王氏祖義公奉旨由山西洪洞縣遷徙至此,因種聖府祀田,建村名為小屯,意為較小的佃戶屯。該村土地肥沃平坦,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1]

中文名: 小屯村

外文名: Xiaotun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村

所屬地區: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田莊鎮小屯村

人口數量: 2100餘名

屬 於: 山區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年間(1370----1375年),王氏祖義公奉旨由山西洪洞縣遷徙至此。因種聖府祀田,建村名為小屯,意為較小的佃戶屯。同時遷來的還有表弟李氏祖箴公,在村東半里處建村名為李樓,明崇貞年間,土匪血洗了李樓,將李氏一門殺的僅剩一人,因此李樓也改稱小屯了。後又有魏、郭、張、李、馬、馮、申、劉、童、孔等姓先後遷入。該村總人口2100餘名,耕地2870畝。土地肥沃平坦,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為主,其它多以運輸業和建築業為主。

地理位置

小屯村地處巨野縣田莊鎮東南半里日東高速公路北側,丁夏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

相關名人

該村為甘肅提督王澄故里。王澄(1697年---1768年),字漪清,號麟波,自幼習武,極善騎射,英偉出眾,文武兼備,清1717年(康熙57年)中武舉,次年會試登進士第.1724年(雍正2年),被提拔為御前侍衛。雍正九年出任浦口營都司,1737年(乾隆2年)升任松江城守營游擊。乾隆6年為川沙營參將。乾隆7年調任太湖營參將。乾隆9年補京口副將,狼山鎮總兵。乾隆18年,皇帝在勤政殿召見並賜花翎。乾隆21年任正定鎮總兵,乾隆26年升任甘肅提督,總轄邊要4鎮。1768年(乾隆33年)病逝於任所,享年71歲。其妻原配曲阜教授孔尚山之女,繼配時任戶部尚書的翁方綱之女,皆誥封一品夫人。1724年(雍正2年),於村中街路北建御前侍衛府。府門門樓高6米,寬5.2米,青磚白灰石基砌成,上有鋼釵雲燕,獸頭飛檐,御前侍衛府五個金色大字鑲嵌在高約1.5米,寬約0.6米,周圍刻着二龍戲珠圖案的木質立匾上。府門前豎兩根高約7.5米的旗杆,上馬石下馬石分列左右兩邊。府內五間五層平樓莊嚴肅穆,正中的客廳內放前乾隆皇帝親書的雕刻着立體繡龍邊的木質壽匾,匾中間「鹿門偕老」四個正楷鍍金大字。此匾文革期間被紅衛兵刮去了金字和繡龍邊,做成了乒乓球案。府門也被拆毀了。

抗日曆程

小屯村為該縣抗日革命根據地,1937年,在村民王紹一倡導下,在全縣首先創辦了抗日夜校,組織村內及周邊村隊進步青年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宣傳抗日救亡的道理。1938年5月,召集本村、官廠、白果樹等十幾個村隊70餘名進步青年在官廠小學集會,成立了「巨北地區抗日救國會」,王紹一任會長,繼真(1939年日偽軍掃蕩時光榮犧牲在汶南戰場)任委員。6月,在白果樹村成立了汶、鄆、巨、嘉四縣邊區聯莊總會,兩會高舉義旗,一呼百應,很快便形成了一支近萬人的抗日群眾武裝團體,開展了一系列抗日救國鬥爭,6月13日,在大姚莊擊斃日寇30餘人,傷敵50餘人,打響了巨野人民抗日的第一槍。1940年3月,王紹一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被任命為巨野縣縣長兼獨立營營長,在他的帶動下,當時小屯村的青年大多投入到抗日和解放鬥爭之中,其中8人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多人受傷,小屯、官廠、白果樹被榮為「巨北抗日三盞明燈」。解放後,王紹一先後任平原縣委監察處處長、山東省紀委委員、農村監察處處長等職,1978年6月、離休,1989年3月、在菏澤病逝,享年82歲。為紀念抗日先烈們的英雄事跡,1995年,鄉黨委政府在村西丁夏路北建立「巨北民眾抗日紀念碑」一座,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楊恩博先生親筆題字。

視頻

多嘎多耶 小屯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