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承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田承嗣(705~779),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出生於一個軍人世家。祖父田璟,為鄭州司馬。父田守義,官至安東副都護,以豪俠聞名。開元末年,田承嗣任安祿山盧龍軍前鋒兵馬使,在和奚、契丹人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升至武衛將軍。

簡介

田承嗣,唐朝中期割據軍閥,一代梟雄,世為盧龍軍裨校,曾於安祿山手下為將。後在藩鎮林立的中唐時期,憑藉智謀和狠辣,成為割據一方的藩鎮勢力,統領七州,擁兵五萬,其勢力居於河北三鎮之魁,即是唐代著名的藩鎮世襲勢力——魏博田氏家族。

人物經歷

田承嗣是安史之亂中的叛軍干將,他驍勇善戰,狡詰多謀,反覆無常。降唐後,他又是藩鎮眾梟雄中的佼佼者,悍然劫奪州郡,與朝廷分庭抗禮,首開河北三鎮割據稱雄之肇端。

他治軍嚴整,在任兵馬使時,安祿山曾在一個大雪天巡視各軍營,剛走進田承嗣軍營,營內寂靜無聲,若無一人。但進入營內檢閱士籍,又無一人不在營內。因此深受安祿山器重。[1]

755年十一月,安祿山於范陽反叛,率15萬大軍南下,田承嗣為其主將之一。田承嗣驍勇善戰,在洛陽東郊一戰,把唐名將封常清新召募的數萬唐軍打得落花流水,攻占了洛陽。叛亂被平定後,田承嗣與李寶臣、李懷仙、薛嵩等前往唐主將、時任天下兵馬副元帥的僕固懷恩營內謝罪,表示願執鞭隨蹬,以效犬馬之勞。

唐廷由於無力在征討這些藩鎮,又怕他們再生事端,於是對他們實行了籠絡政策,屢屢加官晉爵。田承嗣從763年閏正月受封莫州刺史起,到773年九月為止,十年間,歷任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魏博節度使、檢校太尉、雁門郡王。

唐代宗李豫甚至還將其女永樂公主下嫁給田承嗣之子田華,以示恩寵,欲結其心。但田承嗣本性凶頑、反覆無常,皇帝的恩寵,只能使他志滿而驕,更加肆意妄為。

他徵收重稅,修繕城池、兵甲,強征所有壯丁從軍,留下老弱耕作,數年之間擁兵十萬之眾,還專擅轄地內政治、經濟、財政,官吏全部由自己任命,戶口不向朝廷通報,而且從不向朝廷繳納稅賦,使得魏博鎮成為了一個獨立王國。

773年九月,田承嗣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在自己管內分別為安祿山、史思明父子立祠堂,並尊稱為「四聖」。安史之亂,禍國殃民,早已為天下切齒痛恨,但田承嗣卻明目張胆地為舊主揚幡招魂,還尊為「聖人」,足見其狼子野心不死。

對於這一嚴重事件,唐代宗李豫並沒有大張撻伐,只是讓內侍孫知古因出使魏博時,勸他毀掉。之後還應其所請,於十月加田承嗣同平章事,以示褒獎。田承嗣在看出朝廷的虛弱後,他的分裂割據活動開始越演越烈了。

田承嗣武力奪取相、衛四州之地,證明唐廷對藩鎮的籠絡姑息政策徹底破產,唐廷不得不用武力征討。四月,唐代宗李豫下詔,宣布田承嗣劫奪州郡、對抗朝廷的罪狀,將他貶為永州刺史,仍許一幼男女從行,同時還詔命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幽州節度留後朱滔、昭義節度李承昭、淄青節度李正己等八節度使,合力討伐田承嗣。

唐廷調動了八個藩鎮的兵力進討魏博鎮,打了近一年,都沒有什麼進展。期間田承嗣曾兩次上表,請求入朝謝罪;李正己也屢次上表為他說情,請朝廷允許他改過自新。

776年二月,唐代宗李豫下詔,赦免其罪,恢復其官爵,准許與家屬一起入朝,部下一律不予追究。田承嗣的再次請求入朝,不過是故伎重演,所以在獲得朝廷的再次赦免後,仍然逗留不朝。

僅過了三個月的時間,便再次挑起了戰端。五月,汴宋留後田神玉卒,都虞候李靈曜殺死兵馬使、濮州刺史孟鑒,並勾結田承嗣為外援,欲專擅汴、宋。

但朝廷卻任命永平節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後,以李靈曜為濮州刺史。李靈曜仗着田承嗣撐腰,拒不奉命。

朝廷沒有辦法,只好改命李靈曜為汴宋留後,並派遣使者前往汴宋宣慰。田承嗣為了表示支持李靈曜,不久即出兵攻滑州,擊敗了永平節度使李勉。九月,朝廷詔命淮西、永平、河陽三城、淮南、淄青五鎮出兵討伐李靈曜。

五鎮進兵神速,其勢難當,李靈曜連戰失利。十月,即被諸鎮兵圍困於汴州城內。田承嗣見李靈曜危在旦夕,即派田悅率兵火速救援。田悅率兵南下,於匡城擊敗永平、淄青兩鎮兵,並乘勝向汴州挺進。

不料在汴州城北安營後,夜間遭淮西裨將李重倩率輕騎數百襲擊,大殺一陣,營內惶恐不安,淮西節度使李忠臣、河陽三城使馬燧乘機進攻,田悅軍不戰而潰,損失慘重。李靈曜絕望無救,連夜出逃,逃跑中被俘,被送往京師處斬。

田承嗣始終不入朝,再加上助李靈曜作亂,又激怒了朝廷,於是李豫於777年三月再次詔令討伐,

但各路兵馬都按兵不動,加上田承嗣又一次上表謝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朝廷又很快恢復田承嗣官爵,還令他不必入朝。

這時,田承嗣已據有魏、博、相、衛、洺、貝、澶七州之地,擁有軍隊十多萬人,成為河北三鎮中的最強者。


779年二月,田承嗣病死,時年75歲。田承嗣雖有11個兒子,但他更喜愛的是勇冠三軍的侄子田悅,臨終時命田悅知軍事,讓諸子輔佐。田悅接過大旗,繼續和朝廷對抗。自田承嗣專擅魏博鎮以後,四世傳襲,49年不奉朝廷號令。直到田承嗣之侄田興於812年掌握魏博大權後,才不顧其他鎮屢次阻撓,堅持親附中央。[2]

田興本人入朝留住長安,又命兄弟子侄在中央任職,以防他們繼襲節度使與中央對抗。但好景不常,史憲誠在822年的一次兵變後,掌握了魏博的軍權,魏博再次脫離中央統治,直至唐朝滅亡。[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