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田間持水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田間持水量指在地下水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後,允許水分充分下滲,並防止其水分蒸發,經過一定時間,土壤剖面所能維持的較穩定的土壤水含量(土水勢或土壤水吸力達到一定數值),是大多數植物可利用的土壤水上限。達到田間持水量時的土水勢為-50~-350毫巴,大多集中於-100~-300毫巴間。不同土質田間持水量也有差異,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中文名:田間持水量

外文名:field moisture capacity

釋 義:土壤所能穩定保持最高土壤含水量

大 小:一般黏土>壤土>沙土

簡介

田間持水量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土壤所能穩定保持的最高土壤含水量,也是土壤中所能保持懸着水的最大量,是對作物有效的最高的土壤水含量,且被認為是一個常數,常用來作為灌溉上限和計算灌水定額的指標。但它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嚴格說不是一個常數。雖在田間可以測定,但卻不易再現,且隨測定條件和排水時間而有相當的出入。故至今尚無精確的儀器測定方法。[1]

影響因素

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剖面結構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均能對田間持水量產生影響,只有在大田現場測定田間持水量,才能得到較可靠的數值。測定田間持水量時,首先在有代表性的田塊選定測試區,面積約為4 平方米,然後向測試區灌水,直至一定厚度土層(一般為1米厚)達到充分飽和。停灌後給土壤表面加覆蓋物以防止蒸發,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深度處測定土壤含水量,並算出整個土層總貯水量。當該土層總貯水量不再顯著減少時,土層內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即為田間持水量。 [2]

視頻

田間持水量測定方法

參考文獻

  1. [蔡慶生.植物生理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1:40]
  2.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中國水利百科全書: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年: 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