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申涵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申涵光(1618年~1677年)明末清初文學家,河朔詩派領袖人物。字孚孟,一字和孟,號鳧盟,鳧明、聰山等,明太僕寺丞申佳胤長子。直隸永年(今河北永年縣)人,一作河北廣平人。少年時即以詩名聞河朔間,與殷岳張蓋合稱畿南三才子。清順治中恩貢生,絕意仁進,累薦不就。其詩以杜甫為宗,兼采眾家之長。著有《聰山集》、《荊園小語》等書。

基本資料

中文名 申涵光 出生地 河北永年(一作廣平)
出生時間 1618年 字號 孚孟,一字和孟,號鳧盟,鳧明、聰山等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主要成就 詩人,哲學家
去世時間 1677年 代表作 《聰山詩選》、《聰山文集》等

生平介紹

公元1618年,申涵光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同時也是一個官宦之家。申涵光的父親申佳胤是明末崇禎四年進士,曾任明朝吏部文選主事,後遷升太僕寺丞,閱馬京畿。他天資穎悟,勤奮好學,崇禎六年補邑癢生,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恩貢生,博覽經史,以詩名聞鄉里。

申涵光十三歲曾從父宦遊,在其父申佳胤出任南京國子監博士時, 把涵光的詩作拿於江南名士羅文止、章大力看,兩公看後皆擊節嘆賞,讚不絕口,時年涵光22歲。其父佳胤恐其因作詩誤了科舉,嚴厲制止其再攻詩作。那時涵光常與好友遊覽名勝,飲酒作詩,所作之詩已有唐人風範。雖有新作不再示人,因此,父親的制止並未影響涵光的詩作日益精進。
萬曆六年的時候,戰亂四起,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關外的滿族騎兵強勢崛起,明王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甲申年間,申涵光為避戰亂,帶着自己的母親前往西山,「誅茅廣羊絕頂」。在這期間,與楊思聖、殷岳、殷淵結下患難之交。起義軍已經攻破了居庸關,申佳胤選擇為自己的君主盡忠殉職。

明朝滅亡後,申涵光無心仕途,隱居西山,侍奉母親,培養幼弟。公元1660年,申涵光的弟弟申涵盼高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充國史館篡修官。後來他的弟弟也辭官歸家,兄弟幾個一起在家中著書立傳,致力於經史和收集整理地方文獻。留下《聰山詩選》、《聰山文集》、《荊園小語》、《荊園進語》等著作傳世。

公元1656年,申涵光與雞澤殷岳一起慕名拜訪孫奇逢於蘇門山(在河南輝縣西北)。這次拜會無疑是申涵光人生中的一個轉折,從此他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理學哲學上,不再為詩。

申涵光五十九歲那年卒於永年縣廣府。[1]

申涵光有《聰山詩選》、《聰山文集》、《荊園小語》、《荊園進語》等著作傳世,另著有《說杜》、《性習圖》、《義利說》等書,或僅存書目。申涵光的弟弟申涵煜、申涵盼著有《申鳧盟先生年譜》。

後世評價

河北柏鄉魏裔介在《申涵光傳》中說「少而穎異,博涉經史,下筆為文章,高潔宕逸,超出尋常蹊徑外」。

山東新城王士禎在《漁洋詩話》中說:「申鳧盟涵光詩稱廣平,開河朔詩派。其友雞澤殷岳伯岩、永年張蓋覆與、曲周劉逢源津逮、邯鄲趙湛秋水,皆逸民也」。

江蘇吳縣鄧漢儀在《聰山集序》中說:「今天下之詩,莫盛於河朔,而鳧盟以布衣為之長,其所交如殷子伯岩、張子覆輿、劉子津逮,皆負卓犖之才,堪與古人相上下」。

《清史稿·文苑一》記載:日與殷岳及同里張蓋相往來酬和,人號為廣平三君。……涵光為詩,吞吐眾流,納之爐治。一以少陵為宗,而出入於高、岑、王、孟諸家。……尚書王士禎稱涵光開河朔詩派。學士熊伯龍謂今世詩人吾甘為之下者,鳧盟一人而已。

湖南平江李元度在《清先正事略選》中說:鳧盟少以詩名河朔間,與殷岳、張蓋稱畿南三才子。

另外,永年申涵光、遵化周體觀、萊陽宋琬、長垣郜煥元、鄧州彭而述、益都趙進美、陽武趙賓俱負詩名,有江北七才子之稱。

詩作選錄

溪上

微霜昨夜下庭槐,水畔閒登萬里台。兩岸蘆花飛白雪,午橋煙里一舟來。

燕京即事

塞雲宮月遠蒼蒼,蕭後妝樓亦渺茫。四百餘年池水換,依然風動芰荷香。

漢畤秦原罷曉鍾,黃綃牙軸市塵封。畫圖往往多隆準,傳是先朝舊御容。

泛舟明湖

女牆倒影下寒空,樹杪飛橋渡遠虹。歷下人家十萬戶,秋來俱在雁聲中。


名言

申涵光名言

  1、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

  2、無事如有事時警惕,有事如無事時鎮定。

  3、人生不論貴賤,一日有一日合作之事,若飽食暖衣,無所事事,哪得有結果。

  4、從古無不讀書之聖賢,自心學之說行,而六經可廢矣;從古無不讀書之詩人,自竟陵之派盛,而空腸寡腹者,人人壇坫自命矣。

  5、怒時光景難看,一發遂不可制,既過思之,殊亦不必,故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6、處怨易,處恩難。

參考資料

  1. 《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一·文苑一》:年十五,補諸生。文名藉藉,顧不屑為舉子業,日與諸同志論文立社,載酒豪游為樂。萬曆六年亂起,議城守,出家貲四百金、錢二十萬犒士。甲申,奉母避亂西山,誅茅廣羊絕頂。與鉅鹿楊思聖,雞澤殷岳、殷淵,定患難交。京師破,佳胤殉國難,涵光痛絕復甦。因渡江而南,謁陳子龍、夏允彝、徐石麟諸名宿,為父志傳。歸里,事親課弟,足跡絕城市。……嘗謁孫奇逢,執弟子禮。奇逢恨得之晚,以聖賢相敦勉。自是始聞天人性命之旨,究心理學,不復為詩。甲申之變、明清易代之際,申涵光曾與張蓋、殷岳、楊思聖避亂隱居於沙河縣西部之廣陽山,結下生死之交。入清後雖不仕,然與清初保和殿大學士柏鄉魏認裔介、保和殿大學士真定梁清標、刑部尚書蔚州魏象樞、禮部尚書宛平王崇簡、工部尚書靈壽傅維鱗、刑部尚書新城王士禎、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漢陽熊伯龍等人多有交往,與著名遺民太原傅山、崑山顧炎武、容城孫奇逢、磁州張鏡心等人也相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