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電子中微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電子中微子為三種中微子的一種。因為它總伴隨着電子,所以稱為電子中微子。沃爾夫岡·泡利在1930年預言到它的存在,1956年Clyde Cowan、弗雷德里克·萊因斯等人在實驗中證實了泡利的預言。[1]

電子中微子

組成

基本粒子 系

費米子 群

輕子 代

第一代 基本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 反粒子

反電子中微子 理論

沃爾夫岡·泡利(1930) 發現者

Clyde Cowan, 弗雷德里克·萊因斯(1956) 符號

νe 質量

極小但不為0. [[]]電荷

0 e 色荷

No 自旋

1⁄2 中微子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號ν表示。中微子不帶電,自旋為1/2,質量非常輕(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以接近光速運動。

粒子物理的研究結果表明,構成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12種,包括6種夸克(上、下、奇異、、底、頂),3種帶電輕子(電子、繆子和陶子)和3種中微子(電子中微子,繆中微子和陶中微子)。中微子是1930年德國物理學家泡利為了解釋貝塔衰變中能量似乎不守恆而提出的,五十年代才被實驗觀測到。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