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留戀塔坡(趙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留戀塔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留戀塔坡》中國當代作家趙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留戀塔坡

甕安的塔坡,位居縣城之東,因山頂建有石塔「文峰塔」而得名。塔坡與小縣城僅一條馬路之隔,那條路,名為文峰大道,它穿城而過,是貫穿縣城南北的交通要道。向東穿過文峰大道,來到老幹部宿舍附近,便到了塔坡坡腳。這是小城進入塔坡僅有的入口,站在此處,仰望塔坡,眼前的塔坡綠樹成蔭,高聳入雲,一條寬闊的彩色柏油路從塔坡腳彎彎曲曲往上延伸,直到淹沒在叢林深處。

高聳的塔坡,適合鍛煉,灌木叢生,空氣清新,是小城的天然氧吧,是我閒暇健身休閒的理想之所。

塔坡上最特別的地方有兩處,其一為半山之腰的「烈士陵園」,其二為塔坡之巔的「文峰塔」。

烈士陵園在塔坡的半山之腰,陵園內有五座烈士墓,這些烈士都是解放初期為甕安的解放而英勇犧牲的同志。每位烈士墓前,各有一塊介紹烈士英勇事跡的紀念碑,五座烈士墓都用花崗岩鑲砌,巍峨並排,肅然而列。在烈士墓正前方,有一座高大雄偉的英雄紀念碑,紀念碑高約十米,碑上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金光閃閃,格外醒目。每每來到此處,我對眼前的烈士墓和紀念碑都滿懷崇敬之情,我深切懂得,正因為有了像他們一樣無數英雄的付出,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塔坡之巔的「文峰塔」是塔坡之上的標誌性建築。據甕安縣地方史志記載:清道光十四年(1834),至道光二十年,本地人希圖地靈人傑,興盛文化,揚名顯祖,集資修建了文峰塔。咸豐年間兵荒馬亂,有人說塔中有稀世珍寶,被匪徒破壞。到民國34年(1945)至民國38年(1949)六月,重修文峰塔。適逢當時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改名為「抗戰勝利紀念塔」。1979年夏,因暴風雷電襲擊,紀念塔中斷倒塌。後經甕安縣人民政府提議修復,於1982年委派專人負責修建,用巨石澆水泥砌成,塔呈六邊六角形,高七層約十五米,歷時四十九天竣工,恢復原名「文峰塔」。

如今的文峰塔,巍峨高聳,歷經數十年風霜雨雪洗禮,巍然屹立於塔坡之巔。站在文峰塔下,仰望文峰塔,古塔雄偉壯觀,自下而上一層一層往上看,六角邊形的古塔逐層遞減縮小,塔尖高聳直指雲霄,氣沖霄漢。站在文峰塔正前方的石級上,俯瞰腳下全城,高樓鱗次櫛比,那遠處的文峰大道猶如一條長長的大河,河中黑影綽綽,那是往來不停的車影;夜間遠眺,腳下的小城,燈火闌珊,如夢如幻。

從小我就聽人說小城東邊有一座非常高的山叫塔坡,早就想到小城的塔坡一游,只可惜自己從小生活在偏遠的鄉下,難得進一回城,一直沒機會。直到我三十歲才有幸調進小城,終於實現了當年的夙願。

小城的人們都喜歡來爬塔坡,不論是春夏還是秋冬,不論是晴天還是雨雪,塔坡上從早到晚都是人來人往,這裡從來都不寂寞。我和小城的人們一樣,只要幾天不爬塔坡,心裡就感覺空蕩蕩的,好像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曾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我特別喜歡早鍛煉,跟隨一幫早起的年輕人來爬塔坡。清晨六點不到,大家就起床了。我們這群人都要上早班,為了趕時間,到了塔坡腳後,要麼疾走,要么小跑。大家體力和耐力都不錯,二十分鐘不到,一個個很快到達山頂。登臨山頂後,大家自由活動,有的活動筋骨,有的背靠文峰石塔底座,一下又一下有節奏地用力在石壁上撞背,有的敞開喉嚨練嗓子,對着黑夜中山腳下的小城,盡情大聲地發出啊——啊——啊——的喊聲,那聲音響徹整個塔坡,格外的響亮,傳到很遠很遠。此時的我,最喜歡的是背靠文峰石塔,在石壁上有節奏地用力撞背,每次都要撞幾十下才感覺舒服。一陣撞下來,頓覺全身輕鬆,神清氣爽。

我們清早從家裡出發時,多數時候天都沒敞亮,街道和塔坡都還處在黑夜的籠罩之中,但大家一點也不擔心,只要摸索穿過坡腳的防空洞那一小段路後,從坡腳到坡頂的柏油路兩旁,有國家安裝的路燈。這些美麗的路燈,從山腳一直亮到坡頂,沿着山路蜿蜒而上,遠遠望去,這些路燈猶如一條閃閃發光的金龍盤旋在夜色掩映的塔坡之腰間,讓人心中頓時充滿了希望和力量。

到了周末不上班,我來爬塔坡就不用早起趕時間了。每次在塔坡上我都會見到來爬塔坡的許多老年人,他們多數是已經退休的大媽大爺。每天他們不用上班也就不用早起趕時間,他們起來吃好早餐後,不慌不忙,相約來爬塔坡。這些老年人,在塔坡幾乎都有自己活動的隊伍,有的來跳舞,有的來舞劍,有的來練嗓,還有的來練太極。他們容光煥發,精神矍鑠。跳舞的以大媽居多,她們在音響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塔坡之巔那幾塊舞場上跳得特別開心,從她們輕盈的舞姿和臉上洋溢的幸福我看到了她們美好的夕陽生活。

在塔坡上有一塊專門的場地,那是留給練太極的人們的。在塔坡上活動的隊伍中,要論人的精氣神,除了跳舞的大媽們,就數這些練太極的隊伍了。每次周末來爬塔坡,我最喜歡欣賞的就是這些練太極的大爺大媽們。

他們來到塔坡的半山腰,不慌不忙放下各自的背包,整理好裝束,開始做準備活動。大家一邊悠閒地活動筋骨,一邊開心地聊天,一邊等待同伴的陸續到來。待同伴差不多到齊了,領頭的師傅往隊伍前一站,音樂響起,隊伍整齊排列,全場安靜,大家肅然垂手站立,屏氣凝神,隨着音樂節奏的起伏亮拳提腿,吐氣收納,他們的動作快中有慢,柔中帶剛,太極的每招每式早裝在他們各自心中。看他們一個個身輕如燕,動作如行雲流水。我常常在想,眼前的太極晨練如此之美好,待我他日退休之後,我第一要來學習的便是這太極功夫。

周末的早上我來爬塔坡時,還會不時遇到一些玩鳥之人。他們有的雙手提着鳥籠,有的肩扛鳥籠,那根扁擔在他們的肩上一閃一閃,他們的臉上,總是掛滿了微笑。他們一大早帶着鳥籠上塔坡,到這個地方來交流養鳥的體會,分享並傳遞養鳥的快樂。

塔坡上還有幾個地方是屬於羽毛球愛好者的地盤,這也是我最喜歡光顧的場所。我的球技雖然不算好,但周末每次上塔坡,我一定會抽時間與塔坡上的球友們在羽毛球場上揮拍較量幾番。如果上了塔坡,哪一天早上沒有得到打羽毛球,我的心裡總有無限的失落,總覺得今天來爬塔坡沒有揮拍排出大汗,渾身上下總感覺不舒服。

塔坡上羽毛球場地有好幾處,但最熱鬧的還是烈士墓前那一塊場地。這塊場地相對寬闊平整,四周都有大樹,這些大樹成了天然的擋風牆,擋住了塔坡的晨風,減少了風力對羽毛球的干擾。由於場地好,誰都想在此打羽毛球,因為來此打羽毛球的人特別多,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就按比賽規則來比賽,勝者留在場上坐樁,單等下一波挑戰者上場。

由於喜歡羽毛球,這些年來在塔坡上,我有幸結交了不少球友。每次上塔坡,除了打打羽毛球鍛煉身體,間或大家還有各種深入的交流,時間久了,大家相處得就像一家人,每次相見,顯得格外親切。這樣的日子,這樣的感覺,真讓人特別留戀。

傍晚時分,華燈初綻,每天吃過晚飯,只要沒有特殊的事情,只要天上不下雨,我常常會邀約三五個好友來塔坡散步。我們從塔坡坡腳沿着彩色路往上漫步而行,不慌不忙,悠閒自在。大家一邊悠閒地聊着天,一邊盡情地欣賞塔坡夜景。此時行走在塔坡叢林掩映的彩色路上,耳畔蟬鳴啾啾,松濤陣陣,心底流淌着無限的愜意。

夜色中俯瞰腳下,叢林縫隙處漏出別樣的畫面,燈光掩映下的小城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朦朧。此時行走在塔坡蜿蜒的山路上,自由盡情地吮吸着塔坡林間清新的空氣,在陣陣涼爽夜風吹拂下,白天經歷的所有勞累,心中所遇的絲絲煩惱,生活中遭遇的一切考驗,在漫步塔坡的山路上一點一點彌散開來。[1]

作者簡介

趙平,貴州甕安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