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留鳥,是指長期棲居在生殖地域,不作周期性遷徙的鳥類。
留鳥世界各地均有,中國南方種類較多,北方留鳥,均為耐寒種類,如松雞、雷鳥、雪雞等。
生活習性
留鳥活動範圍較小,終年生活在它們出生的區域裡,不因季節變化而遷徙。如老鷹、麻雀、喜鵲、烏鴉等。
留鳥分為很多種 每一種鳥類的生活習性都是不一樣。
留鳥在冬季很難覓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鳥就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
鳥類根據有無遷徙習性可將鳥類區分為留鳥和候鳥兩大類(另說:留鳥、候鳥、迷鳥三類)。參見:候鳥、迷鳥、海鳥 等。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留鳥 | 亞 門 | 脊索動物亞門 | 分布區域 | 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歐洲、中東、東南亞、東亞。 | 門 | 脊索動物門 |
界 | 動物界 | 目 | 今顎總目 | 科 | 文鳥科 | 綱 | 鳥綱 |
產生原因
遷徙也是鳥類對外界條件、季節變化的一種適應,是某些鳥類的一種本能。
鳥類的遷徙,往往是受到外界各種環境條件的變化而引起。
每當冬季繁殖地區氣溫下降,日照縮短,食料減少,對鳥類生活帶來不利,它們就飛到氣候溫暖和食物較豐富的南方越冬。
但越冬地區不適於營巢,育雛,到第二年春天,它們又遷歸故鄉繁殖。
也有本身是候鳥,但是因為棲息地環境改變而變成留鳥的情況,一是與氣候逐漸變暖有關 。
二是一些家養鳥和遭非法捕獲販賣的鳥被放歸自然後錯過了遷徙季節,就留在了當地 。
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樹多了草多了,提供的食物滿足了候鳥的生存需求。
留鳥如何度過漫漫寒冬
留鳥通常終年在其出生地(或稱繁殖區)生活,常年不遷徙,世界各地均有此類留鳥。
中國的典型留鳥有麻雀、烏鴉、白頭翁、喜鵲、畫眉、魚鷹、啄木鳥、鷹等。
中國冬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寒冷、乾燥。在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影響,經常有冷空氣南下形成寒潮。
寒冬臘月,冰天雪地,自然界的許多動物都紛紛回歸巢穴,進入「蟄伏」的冬眠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留鳥在冬季很難覓食,每到冬季,有的留鳥就成群結隊地生活在一起,啄取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它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過冬妙招 。
鳥類自帶奇特「羽絨服」
留鳥的羽毛幫助它們保持溫暖,其表層羽毛下的絨毛(俗稱「羽絨」)保暖效果尤佳,就像人們常穿的羽絨服一樣,它可以鎖住空氣,保持體表熱量不流失。
冬天,鳥類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強化身上的「羽絨服」,以更好地保存熱量:隨着溫度的下降,一些鳥類可以長出更多的羽毛,這無疑將改善羽毛的隔熱性能 。
另一些鳥類無法長出更多的羽毛,但會把羽毛變得蓬鬆,在羽絨中創造出容納更多空氣的「口袋」,使其具備更好的隔熱能力,阻止身體熱量散發 。
此外,還有一些鳥類為了保持體溫,長得特別矮小,進一步減小體表散熱面積,典型代表就是為人們所熟悉的麻雀。
對於留鳥這身「羽絨服」而言,水可以說是最大的威脅。
因為羽毛中的空氣是很好的絕緣體,但羽毛被水打濕後,隔熱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鳥類會儘量不讓羽毛被打濕,它們進化出分泌油脂的腺體,可以在羽毛上塗一層防水塗層,以防止「羽絨服」被淋濕。
光禿禿的腿腳經過防寒「設計」
羽毛可以遮蓋大部分身體表面,但鳥類總有一些部位無法受到羽毛的保護。例如鳥類那纖細的雙腿,又是如何保暖的呢?
其實,鳥類的腿部和腳部對寒冷具有天生的抗性,它們的腿上覆蓋着鱗片,而且內部大多是骨頭和肌腱,沒有多餘的組織,這使得腿部與外界的接觸面積做到了最小。
還有一些鳥類對循環系統做了特殊改造,即在較冷的外部區域,如腿腳,和較溫暖的內部區域之間的血液循環會更有效,這使得血液循環更迅速,以避免腿腳被凍傷。
除此之外,鳥類還有自己的腿腳防寒小妙招。
它們會臥在可以蓋住或部分蓋住腿和腳的地方,也可以在一個類似的地方蹲下,例如蹲在一棵常青樹的樹冠上。樹葉的保護使得這裡的風寒更少。
群居的越冬鳥類,如山雀,在冬天會彼此更為接近,利用群體的力量,互相給予保護和溫暖。
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鳥類還可能會在太陽下找到一個位置,利用太陽能保持體溫,並通過顫抖增加血液循環和肌肉運動的熱量。
而且,鳥類的腿腳發揮作用,多半是在休息時。當它站在樹枝上時,並不像人類的想象一樣需要花大力氣來保持平衡,而是消耗很少的能量,類似於「懸掛」在樹枝上。
這類似於電梯的安全特性,當電源關閉時,電梯會卡在原地,巧妙的設計使它不需要消耗能量來維持姿態,也不會墜落到電梯井的底部。
鳥類這種「節能」設計,為其在寒冷中維持生命保留了儘可能多的能量。
小鳥也有越冬「儲備糧」
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能量是保持溫暖最有效的策略之一,鳥類會在冬天有選擇地吃熱量更高的食物。
對於小型鳥類來說,它們還會在溫暖季節留下「儲備糧」,如堅果、種子等易於保存的食物。通過特殊的大腦結構,鳥類可以記住自己儲存食物的位置,這樣它們就能很快找到食物。
這提高了鳥類在冬季覓食的效率。大部分種子被儲存在樹皮的裂縫裡,甚至是在房屋側邊的木頭碎片之間。
鳥類在秋天的時候會做儘可能多的準備,以便在寒冷的冬天生存。
有些鳥會儲存一些脂肪。對於冬眠動物來說,這是一種常見的行為,但對鳥類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策略,因為增加脂肪會使鳥類增重、增加活動的能量消耗。
在寒冷的季節里,無法冬眠的鳥類增加能量消耗是一件十分致命的事。
鳥類的另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在這一季節里不做一些浪費精力的事,比如保衛領地、唱歌和求偶、建造或維護巢穴、生蛋等。
事實上,在某一年中,鳥類的繁殖期可能會受到遲來的寒冷天氣的影響,也可能會受到春季暴風雪影響。
在遇到這些突發寒冷事件時,它們懂得延後自己的生理周期。
大多數成對的鳥類在5年或5年以上的時間裡繁殖出一個或多個後代。
果所有這些成年或亞成年鳥都能生存和繁殖,整個地球將在幾十年內被鳥類所覆蓋。
很多因素會導致鳥類夭折,包括捕食者、疾病、飢餓和寒冷。
各出奇招度寒冬
一些鳥類還有一些過冬「奇招」。部分鳥類可以將它們的代謝率降低到幾乎像烏龜一樣,心率減慢、體溫下降。
在這種狀態下,它們消耗的熱量更少,這有助於度過最寒冷的夜晚。
像山雀和小金龜這樣的小鳥,在夜間可以自主降低體溫。這項技術使它們能夠節省近四分之一的能量。
另一方面,雖然水會打濕羽毛,但鳥類也不能離開水,因為脫水對鳥類的威脅甚至大於飢餓。
此外,鳥類還能利用少量水對羽毛做梳理,使其保持定位和排列。
在冬天,羽毛的排列不均會增加縫隙,使其中的空氣流失,最終導致鳥類的體溫下降得更快。
在寒冷的北方,冬天只有少量的非冷凍水源可供利用。
雖然鳥可以吃雪,但是吃雪會導致體溫下降,喝不結冰的水仍然是首選。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多留鳥學會了依靠人類。
它們生活在人類身邊,利用人工水源,如經過改造的河流、公園、池塘等獲取必不可少的水資源。有時還依靠人類獲取食物和棲息地。
為了在最寒冷的月份里生存,越冬的鳥兒們各逞「才華」,使出了它們力所能及的任何手段。
視頻---他一直在追蹤一種特殊的留鳥,這種鳥一直生活在礁石上
參考來源
- ↑ 哪些是候鳥,哪些是留鳥?, 作業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