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葉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番茄灰葉斑病 |
中文名稱:番茄灰葉斑病 為害植物:番茄 為害部位:主要危害葉片,很少危害莖 病原:茄匐柄霉 |
番茄灰葉斑病是由茄匐柄霉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番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很少危害莖。發病初期葉面布滿圓形或不正圓形的暗褐色小斑點,呈水浸狀,並沿葉脈向四周擴大,發展為不規則形病斑。
番茄灰葉斑病的發生與流行,受溫度及相對濕度的影響,連陰天,多霧的早晨及溫度忽高忽低變化均有利於該病的發生蔓延。溫度20-25℃、相對濕度80%以上時易發病。 誤診或防治不及時,常造成番茄減產,一般減產20%左右,有的甚至減產80%以上,給種植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番茄灰葉斑病的防治方法有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首先及時清除病殘體,控制田間濕度,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與非寄主作物,如十字花科蔬菜,穀物等實行3年以上輪作;再結合生物防治和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番茄灰葉斑病
為害植物:番茄
為害部位:主要危害葉片,很少危害莖
病原:茄匐柄霉
病害症狀
番茄灰葉斑病菌只害葉片,發病初期葉面布滿暗色圓形或不正圓形小斑點,後沿葉脈向四周擴大,呈不規則形,中部漸褪為灰白至灰褐色。病斑稍凹陷,多較小,直徑3~8毫米,極薄,後期易破裂、穿孔導致葉片破碎甚至脫落。
發病原因及條件
番茄灰葉斑病病菌可在土壤中病殘體或種子上越冬,第二年溫度濕度達到孢子生長程度時,會對番茄進行初次侵染;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再次侵染。溫暖潮濕,陰雨天及結露持續時間長是發病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土壤肥力不足會導致植株生長衰弱,發病率嚴重。[1]
病原描述
Stemphylium solani Weber稱茄匐柄霉,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世代Pleospora lycopersici El. & Em.Marehal 林番茄格孢腔菌,屬子囊菌亞門真菌。S.Solani分生孢子梗暗色,多隔、單生或1~5根束生,大小71.47~198.88×3~5微米;分生孢子晴色,磚格形,無喙,生於梗頂,縱橫隔較多近乎網狀,有的孢子表面生極短毛刺狀物,大小24.86~52.83×13.76~23.62微米。有性階段少見。S.lycopersici 孢子較長而窄,大小50~74×16~23微米。
防治方法
- (1)選用抗病品種的種子。
- (2)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吧及磷鉀肥;增強寄主抗病力,發現病情狀況要及時上報。(3)棚室保護地於發病初期開始噴撒,使用蔬菜病毒專用,(4)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時燒毀殘枝殘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