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番茄瘡痂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番茄瘡痂病

番茄瘡痂病
原圖鏈接

番茄瘡痂病是一種夏秋兩季番茄生產中出現的細菌性病害,在降水量較多的熱帶和亞熱帶番茄種植區發生更為嚴重。該病害在種植區發生為害逐年加重,一般可造成15%~40%的減產,嚴重時甚至絕產,並嚴重影響果實的商品性,已成為限制番茄產量和品質提高的因素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番茄瘡痂病

危害部位: 莖、葉和果實

病 原: 細菌危害作物番茄

番茄瘡痂病
原圖鏈接

症狀

番茄瘡痂病以為害植株葉、莖和果實為主。植株近地面下部葉片先發病,病部初產生暗綠色水漬狀斑點,邊緣明顯,後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邊緣暗褐色枯斑,中部稍凹陷,周圍有黃色褪綠帶,病斑擴展常受葉脈限制,病葉逐漸枯黃、捲縮,後期病部乾枯變脆脫落;莖部受害,常先於莖溝處出現水漬狀小斑點,後沿植株上、下擴展, 病斑呈長條形,中部稍凹陷,褐色,後期病部木栓化隆起,形成近圓形粗糙枯死斑;果實受害,多於果面形成隆起的圓形白色小點,後病中部凹陷為暗褐色或黑褐色的隆起環斑,嚴重時病斑相連為不規則瘡痂狀大塊,以果實着色前和幼果膨大期發病較重。若果實與果柄連接處受害,易引起落果。[1]

病原

病菌主要在病殘體或在種子表面越冬,病菌從傷口及氣孔侵入,在細胞間繁殖,與此同時,細胞被分解,致病部凹陷。

番茄瘡痴病的發生與溫度有很大關係,高溫、高濕的天氣是發病的主要條件,該菌的適宜溫度為27-30℃,因此該病多發生在秋延遲或早春保護地番茄上,管理粗放、長勢弱的植株發病重,與茄果類蔬菜辣椒、茄子等輪作的地塊發病重。

發病條件及傳播途徑

病原菌可附着在種子、病殘體、土壤和雜草上長期存活,成為下茬或翌年重要的初侵染源。在大田主要通過雨露、水滴飛濺、灌溉水、未腐熟的土雜肥及不當農事操作等傳播,還可以由昆蟲介體傳播,其中種子帶菌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殘組織上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9個月以上。室內研究表明,病原菌的發育適溫為27~30℃,最低5℃,最高40℃,在56℃下10 min就可致病菌死亡。病原經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葉片, 侵入後在適宜條件下3~6天即可發病,葉片損傷及細胞間充水過多都能加劇病情。田間只要有10%的植株發病,其產生的菌原量就足夠使整塊田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是發病的主要條件,害蟲為害會給植物造成傷口,有利於病菌侵入,同時遇夏、秋季陰雨連綿、暴風雨可能引起該病大發生。另外,栽培管理粗放、病田連作、低洼地、土質黏重、積水、窩風或缺肥均可加重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

預防要從育苗開始

在有工廠化育苗條件的種植區,種植戶應儘量從有實力的育苗企業和合作社購買、訂購種苗。無法使用工廠化育的苗子的農戶在育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藥液浸種,可將種子放入約50℃的溫水中浸泡5 min左右撈起,再浸入事先配好、含有1%高錳酸鉀的溶液中約15 min,最後用清水淘洗乾淨,並風乾以待播種;②不能使用種植過茄果類蔬菜的土壤或基質育苗,若育苗基質中拌有牲畜糞肥,則需經過充分腐熟才可使用;③育苗盤可使用漂白粉溶液消毒,保持潔淨或使用全新的育苗盤;④儘量避免與辣椒同溫室育苗,場地要儘量分開;⑤保持植株間良好的通風,不要讓雨、露水長時間凝聚於葉表面,或將葉片保持有水狀態的時間降到最短;⑥儘量用霧化水來補充水分,時間以清早為宜;⑦育苗管理過程中,若發現病害,要立即去除感病幼苗並及時噴灑農藥。

選地整地,高畦栽培   宜選擇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塊作番茄育苗地和栽培地;大田種植時要開挖好腰溝和圍溝,作成寬1.2 m左右的畦面,相鄰種植畦間開深30 cm、底寬20 cm的溝,以利於排水降濕。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

加強田間管理工作,鬆土除草宜淺不宜深,以免傷及根系造成傷口,並防止地塊過度缺水或濕度過大;番茄葉片上雨露未乾前不宜進行施肥、除草、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以防病害傳播;生長期出現中心病株、病枝葉、病果應及時清除,由於該病害一般由植株下部開始向上擴延,及時清理病枝葉不僅可增加通風透光,還可減少病原菌的再次侵染;培土、清除腳葉、打頂等操作應做到先健株後病株;施肥時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一次性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廄肥或堆肥為主,儘量少用化肥,避免偏施氮肥,施足磷、鉀肥,增強其抗病性。

膜下灌水

在有條件的番茄種植區,宜採用膜下滴灌技術,不僅可合理地節約用水、降低勞動強度、改善田間小氣候,還可減輕病蟲草的為害。一般於定植前15天左右開墒並按地形鋪設滴管,上茬雜草較多的地塊,可按使用說明噴灑百草枯等除草劑,然後覆蓋黑色或銀灰色膜,用土把地膜封好、壓實。通過提前覆膜結合雲南熱區夏秋季的高溫,可殺死部分病原菌和雜草。採用膜下滴灌可在番茄不同生長時期對水分需求進行控制,生產實際中也發現此措施大大降低了病害的發生、流行,值得產區大量推廣使用。

藥劑防治

目前在化學防治上,還沒有能有效治癒番茄細菌性瘡痂病的農藥,主要是應用銅製劑進行預防和防治。在植株未發病時可用農用鏈黴素等進行全株保護性噴霧;在發病始期,可使用銅製劑農藥抑制病原菌蔓延,間隔7~10天進行1次;發病盛期可適當增大藥劑使用濃度和縮短施藥間隔期,每3天1次,連續施藥2~3次後觀察5~10天,再根據防治效果和病情確定下一個施藥周期。通過生產實際,筆者推介如下農藥製劑,以供參考。如:77%氫氧化銅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400倍液、47%加瑞農(春雷?王銅)600倍液、90%新植黴素4 000倍液、72%農用鏈黴素2 000倍液,或5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1 000倍液、20%冠菌清(氫氧化銅)粉劑1 0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等,在病害的化學藥劑防治過程中,為了避免抗藥性的產生,藥劑應注意輪換使用。[2]


相關視頻

蕃茄常見病害識別與診斷

番茄綜合病害(潰瘍病、青枯病病害)防治效果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