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枝小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疣枝小檗 |
中文名稱:疣枝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verruculosa Hemsl. et Wil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種:疣枝小檗 |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疣枝小檗
拉丁學名:Berberis verruculosa Hemsl. et Wil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科:小檗科
屬:小檗屬
種:疣枝小檗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高0.5-1米。枝棕黃色,密生疣點,圓柱形,幼枝黃綠色,密被柔毛和疣點;莖刺長1-2厘米,淡黃色,腹面具淺槽。葉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長1-2厘米,寬6-11毫米,先端急尖,具1刺尖頭,基部楔形,上面亮暗綠色,中脈凹陷,背面密生乳突,被白粉,後變灰綠色,中脈明顯隆起,側脈3-4對,兩面網脈不顯,葉緣常波狀或稍向背面反卷,每邊具2-4硬直刺齒;近無柄。花單生;花梗長4-10毫米,無毛;花黃色;萼片3輪,外萼片卵形,長約4毫米,寬約3毫米,中萼片卵形,長約6毫米,寬約5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約10毫米,寬約8毫米;花瓣橢圓形或倒卵形,長5.5-6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缺裂或微凹,裂片先端圓形,基部楔形,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3.5毫米,藥隔稍延伸,先端圓鈍;胚珠4-6枚。漿果長圓狀卵形,長10-12毫米,直徑6-7毫米,頂端不具宿存花柱,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山坡灌叢中或山谷岩石上及林下。 海拔1900-3200米。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藥 名】:疣枝小檗
【拼 音】:YOUZHIXIAOBO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小檗科植物疣枝小檗的根。
【功 效】:清熱瀉火。
【主 治】:用於口舌瘡、咽喉腫痛、熱病發熱。
【性味歸經】:苦,寒。入肺、膀胱、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
【拉丁名】:Berberis verruculosa Hemsl. Et Wils.
【考 證】:始載於《經濟植物手冊》。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小檗鹼 1.05%,還含掌葉防己鹼、藥根鹼、小檗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