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病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皰疹病毒 |
皰疹病毒(herpes virus)是一群有包膜的DNA病毒,生物學特性相似,歸類為皰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目前總共發現了100多種,
可以分為α、β、γ三大類(亞科)。其感染宿主廣泛,主要侵害皮膚、黏膜以及神經組織,嚴重影響着人及其他動物的健康。
中文名皰疹病毒
外文名Herpesviruses
歸 屬DNA病毒
種 類100多種侵害部位皮膚、黏膜以及神經組織
目錄
簡介
皰疹病毒(herpes viruses)是一類有包膜、基因組為雙鏈DNA的病毒。
皰疹病毒分為α皰疹病毒、β皰疹病毒、γ皰疹病毒以及其他皰疹病毒。其中有代表性的α皰疹病毒包括能夠感染人類的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2,HSV-1/2)、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 以及感染動物的偽狂犬病病毒 (Pseudorabies virus,PRV)、雞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virus,MDV) 等。
β皰疹病毒主要有人類的巨細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 [ γ皰疹病毒(如EB病毒),感染的靶細胞是淋巴樣細胞,
可引起淋巴增生。皰疹病毒感染的宿主範圍廣泛,可感染人類和其他脊椎動物。
目前發現的能感染人的皰疹病毒有8種,包括:單純皰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單純皰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人類巨細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人類皰疹病毒6型(HHV-6),
人類皰疹病毒7型(HHV-7)和卡波濟肉瘤相關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根據基因組序列和結構及理化性質的不同,
可將人類皰疹病毒分為3個亞科:α皰疹病毒亞科,β皰疹病毒亞科和γ皰疹病毒亞科。
Herpes這個字源於希臘文,意思是蛇樣爬行,皰疹病毒(herpes virus,HSV)是指帶狀皰疹病毒。爬行類、魚類、蛙類和人體內的皰疹病毒形態相似,但抗原性、基因組DNA中G+C含量
和病毒DNA的序列均不相同。病毒顆粒由162個有孔的子粒排列成多面體的衣殼,外有20多個多肽的脂質包膜。病毒基因組是線狀雙鏈DNA分子,長140 000 bp。
8種皰疹病毒
皰疹病毒主要侵犯外胚層來源的組織,包括皮膚、粘膜和神經組織 。感染部位和引起的疾病多種多樣,並有潛伏感染的趨向,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1、單純皰疹病毒1型(人類皰疹病毒1型)。
2、單純皰疹病毒2型(人類皰疹病毒2型)。
3、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人類皰疹病毒3型)。
4、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
5、巨細胞病毒(人類皰疹病毒5型)。
6、人類皰疹病毒6型。
7、人類皰疹病毒7型。
8、人類皰疹病毒8型。
感染後的常見表象為:神經節腺體、腎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熱性皰疹;唇、眼、腦感染;生殖器皰疹水痘;帶狀皰疹單核細胞增多症,眼、腎、腦和
先天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嬰兒急疹和其他一些如未知腹痛等病症。
免疫性
HSV原發感染後1周左右血中可出現中和抗體,3-4周達高峰,可持續多年。中和抗體在細胞外滅活病毒,對阻止病毒經血流播散和限制病程有一定作用,但不能消滅潛伏感染的病毒和阻止復發。
機體抗HSV感染的免疫中,細胞免疫起重要作用,NK細胞可特異性殺死HSV感染細胞;在抗體參予下,介導ADCC效應亦可將HSV感染細胞裂解;
細胞毒性T細胞和各種淋巴分子(如干擾素等),在抗HSV感染中也有重要意義。
生物學性狀
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呈球形,完整病毒由核心、衣殼、被膜(Tegument)及囊膜組成核心含雙股DNA,纏繞成纖絲捲軸。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
由162殼微粒組成,直徑100nm 。衣殼外一層被膜覆蓋,厚薄不勻,最外層為典型的脂質雙層囊膜,上有突起。有囊膜的病毒直徑為150~200nm。囊膜表面含gb 、gC、gD、gE、gG、gH糖蛋白,
與病毒對細胞吸附/穿入(gB gC gD ge )、控制病毒從細胞核膜出芽釋放(gH)及誘導細胞融合(gb gC gD gH)有關。並有誘生中和抗體(gd 最強)和細胞毒作用(已知的HSV糖蛋白均可)。
基因結構
HSV基因組為一線性DNA分子,由共價連接的長片段(L)和短片段(S)組成。每片段均含有單一序列和反轉重複序列。基因組中有72個基因,共編碼70各異的蛋白質,
其中除24種蛋白的特性還不清楚外,有18種編碼蛋白組成病毒DNA結合蛋白及各種酶類,參予病毒DNA合成,包裝及核苷酸的代謝等。30多種不同蛋白組成病毒結構
蛋白(如衣殼蛋白、囊膜蛋白),在保護HSV的DNA,以及HSV的致病作用和誘導機體免疫應答中起重要作用。
培養特性
HSV可在多種細胞中生長,常用的細胞系有BHK細胞,Vero細胞、Hep-2細胞等。病毒初次分離時,原代乳兔腎細胞、人胚肺細胞較敏感。HSV感染動物範圍廣泛,
多種動物腦內接種可引起皰疹性腦炎,小白鼠是足墊接種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感染,家兔角膜接種引起皰疹性角膜炎,
豚鼠陰道內接種可引起宮頸炎和宮頸癌。接種雞胚絨毛尿囊 膜上,形成增殖性白色斑塊。
分型
HSV有二個血清型,即HSV-1和HSV-2,兩型病毒核苷酸序列有5%同源性,型間有共同抗原,也有特異性抗原,可用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作ELISA,DNA限制性酶切圖譜分析及DNA雜交試驗等方法區分型別。
微生物學檢查法病毒分離和鑑定
病毒分離培養是當今臨床上明確診斷皰疹病毒感染的可靠依據。可採集皮膚、生殖器等病變部位的水皰液、腦脊液、角膜刮取物、唾液等標本,接種人二倍體成纖維
細胞株WI38及其它傳代細胞株如Vero、BHK等,經24~48小時後,細胞則出現腫脹、變圓、細胞融合等病變。然後用HSV-1和HSV-2的單克隆抗體作免疫熒光染色鑑定或應用DNA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分析來定型。
抗體檢測
常用於抗體檢測的方法有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臨床多用於急性感染診斷和器官移植患者的檢測,以及流行病學調查。
如用於急性感染診斷,應採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同時檢測血清中的IgG和IgM。
DNA檢測
取病變組織或細胞,提取病毒DNA,與標記的HSV DNA探針進行雜交或應用PCR檢測HSV-1或HSV-2的gB糖蛋白基因來判斷是否是HSV的感染。這種方法已用於疑為HSV腦炎患者的診斷。
致病性
病人和健康攜帶者是傳染源,主要通過直接密切接觸和性接觸傳播。HSV經口腔、呼吸道、生殖道粘膜和破損皮膚等多種途徑侵入機體。人感染非常普遍,
感染率達80~90%,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粘膜或皮膚局部集聚的皰疹,偶爾也可發生嚴重的全身性疾病,累及內臟。
原發感染
6個月以內嬰兒多從母體通過胎盤獲得抗體,初次感染約90%無臨床症狀,多為隱性感染。HSV-1原發感染常發生於1~15歲,常見的有齦口炎,系在口頰粘膜和齒齦處發生成群皰疹,
破裂後,多蓋一層壞死組織。此外可引起唇皰疹、濕疹樣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腦炎等。生殖器皰疹多見於14歲以後由HSV-2引起,比較嚴重,局部劇痛,伴有發熱全身不適及淋巴結炎。
潛伏感染和復發
HSV原發感染產生免疫力後,將部分病毒清除,部分病毒可沿神經髓鞘到達三叉神經節(HSV-1)和脊神經節(HSV-2)細胞中或周圍星形神經膠質細胞內,以潛伏狀態持續存在,
與機體處於相對平衡,不引起臨床症狀。當機體發熱、受寒、日曬、月經、情緒緊張,使用垂體或腎上腺皮質激素,遭受某些細菌病毒感染等,潛伏的病毒激活增殖,
沿神經纖維索下行至感覺神經末梢,至附近表皮細胞 內繼續增殖,引起復發性局部皰疹。其特點是每次復發病變往往發生於同一部位。
最常見在唇鼻間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出現成群的小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皰疹性宮頸炎等亦可反覆發作。
先天性感染
HSV通過胎盤感染,影響 胚胎細胞有絲分裂,易發生流產、造成胎兒畸形、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疾病。約40~60%的新生兒在通過HSV-2感染的產道時可被感染,
出現高熱、呼吸困難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其中60~70%受染新生兒可因此而死亡,倖存者中後遺症可達95%。
致癌關係
一些調查研究表明HSV-1和HSV-2可能分別與唇癌、外陰癌及子宮頸癌有關,特別HSV-1作為宮頸癌的病因,曾受到人們重視,但近年研究表明人乳頭瘤病毒與該癌有直接關係,因此宮頸癌成因也許是複雜的。
皰疹病毒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約1-2周即可自愈。治療的目的是防止下次復發。本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原則為縮短病程,防止繼發感染,減少復發。
全身治療
治療原則其一使感染的HSV不能活化,甚至消滅病毒;其二調節免疫,防止再發,可用阿昔洛韋靜滴或口服,麗珠威口服,干擾素肌注,白細胞介素Ⅱ肌注。
l.阿昔洛韋(ACV):是目前公認的首選藥物。使用方法應針對GH不同的情況。
(1) 首發性GH:口服ACV200mg,每日5次,連服7d;或靜脈滴注ACV5m批小每日3次,連續5d-7d。
(2) 復發性GH:口服ACV200mg,每日5次;或800m臥每日2次,連服5d;若在剛開始出現症狀時即開始治療,部分患者可不出現典型症狀。復發頻繁時,可口服ACV2OOmg,每日3次,連續服用6個月-12個月。
(3) 免疫受抑制患者:對HIV感染者的GH,每次40Omg口服,每日3次-5次。若病情嚴重,每次400mg/kg,靜脈滴注,每8hl次,直至痊癒。
(4) 皰疹性癢疽:口服ACV200mg,每日5次,連服7d-lOd。
(5) HSV直腸炎:口服ACV400mg,每日5次,可縮短病程。免疫受損或重症者可靜脈滴注ACV5mg/(kg·8h)。
(6) 新生兒HSV:常採用靜脈滴注ACV30mg/(kg·d),或者阿糖腺苦30mg/(kg·d),共10d-l4d。
干擾素(IFN)
原發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100萬U-300萬U,小/L5萬U/(kg·d),l周-2周。
復發GH: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成人300萬U-600萬U,兒童10萬U/(kg'
病毒唑(三氮唑核苷):抑制多種病毒DNA及RNA的複製、合成。
原发GH及AIDS合并HSV感染:肌肉注射l5mg/(kg·d)。
復發GH:口服0.49,每日4次,3d後改為0.4臥每日2次,共Sd。
磷甲酸鈉:選擇性抑制皰疹病毒誘導的DNA依賴的DNA聚合酶。靜脈滴注40mg-60mg,每8小時l次,連用4天。只用於個別嚴重的GH,特別是由耐阿昔洛韋HSV株引起的。副作用有腎毒性及鈣磷代謝紊亂。
消炎痛:口服,25m臥每日3次。色聚肌胞:肌肉射注,每周2mg,2次-3次。
gD一2疫苗:為重組的HSV一2糖蛋白在CHO細胞的表達,誘導產生的特異性抗體及中和性抗體,相當或超過GH患者所產生的水平。
接種gD一2100卜9,2個月後重複1次。與對照者相比,復發明顯減少,gD-2疫苗可減輕症狀、預防感染。
單克隆抗體治療是有前途的新方法。HSV糖蛋白疫苗及重組亞單位疫苗使機體產生抗體和增強細胞作用,對消除HSV感染後的潛伏和初次發作、復發均有效果。
局部療法
原則為乾燥、收斂、保護患部,防止繼發感染。可外洗pH4弱酸性女性護理液,或氧化鋅油膏或泥膏、紫草生地榆油膏、0.5%新黴素軟膏、或0.25%~0.1%皰疹淨(IDU)軟膏等。
中醫治療
蛇丹湯:金銀花30克,紫草10克,黃芩10克,板藍根、大青葉各60克用水來煎服,每天1劑。
如果是痛劇的,可以加乳香以及沒藥各10克,而如果是癢甚者的,可以加白蘚皮以及地膚子各10克。還可以外用七厘散,用開水溶化了,然後再塗患處,每天2-3次就可以了。
青黛散適量,然後再加入香油再調成糊劑,而在用的時候塗在患處,每天換藥一次。
板藍根30g,木賊草30g,然後再煎湯大概200mL用來外洗,每天2次,然後每次30分鐘。
芒硝100g,然後再兌入到沸水300mL,等到涼了以後再用來外洗患部。
鮮半邊蓮適量,然後在洗淨以後再搗如泥,然後再敷在患處,再蓋上紗布,每天換藥1-2次。
野菊花30g,黃柏30g,馬齒莧30g,然後再煎湯大概200mL用來外洗,每天2次,每次洗敷15分鐘,有着很好的效果的。
注意事項
1、治療期間,忌食腥辣食物,嚴禁飲酒;
2、注意休息,防止勞累、患處磨抻;
3、禁止性生活,避免生殖器充血,加重病情,或者傳染給他(她)人;
4、在患處潰爛,流膿,變色的情況下禁止使用;
5、康復後,日常私處護理用pH4弱酸性女性護理液。另需繼續忌食腥辣食物和酒類三個月,三個月後六個月內限量食用,半年後可正常飲食。生殖器皰疹患者,
在康復後,還需繼續禁止性生活三個月,三個月後六個月內限量性交,半年後可過正常性生活,可正常受孕生育。
護理
對生殖器皰疹的護理首先要預防它的感染,特別是夏天,氣溫高,出汗多,加上局部的搔抓,很容易出現局部的感染,每天用pH4弱酸性女性護理液清洗生殖器部位是必要的。
當出現局部的感染後,要及時用女性護理液清洗局部,也可用黃連素1片研末加入200mL沸開水中,待涼後清洗患部。
其次,避免局部的搔抓,不可用刺激性太強的藥品。患病後需注意預防感冒、着涼、勞累,以減少復發。治療期間禁房事。
在平時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的鍛煉身體,而且要保持一個心情愉快,生活的起居要有規律。而且在治療的期間應該臥床休息,還要注意營養,
更是要穿一些清潔柔軟的棉製內衣,如是要疼痛影響到睡眠的,也可以適當的服用一些鎮靜的止痛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