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

作品名稱: 《病中聞河東公樂營置酒口占寄上》

創作年代: 晚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商隱

https://baike.so.com/doc/8759436-9082955.html》是唐代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1]

首四句謂欣聞府主視察途中為游賞而置酒張樂,同時也是看望樂營的歌舞伎,表示對她們的關心。

柳、花均指樂伎。"嵇鶴"四句稱頌仲郢風度超逸,時無匹者;從游之諸男皆賢,勝於苟氏八龍,然而文采尚不及父。"興欲"四句想象仲郢到樂營時的熱烈情景。樂伎出迎,如燕館之傾巢而出,如山簡到習家高陽池暢飲,樂不可支。風吹帽斜,觀者滿路,相逢道狹,阻礙行車。

"樓迥"四句寫樂營樓台之華美,因為迎接節度而至於空巷,朱門深鎖;同時在大路兩旁設錦步障為其蔽塵。"了鳥"、"鴉叉"皆方言俗語。"舞妙"四句謂起舞者則兼善楚舞,唱歌者卻不雜俗曲。此詩全憑想象寫作,自己心緒不好,又恐得罪府主.故有此應酬之詩,望其多加體諒。[2]

詩詞正文

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3]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小學、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聖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4]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憂鬱、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5]

視頻

專家講述李商隱寫詩緣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