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病毒性腹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病毒性腹瀉病毒性胃腸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稱病毒性腹瀉,是一組由多種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排水樣便或稀便,也可有發熱及全身不適待症狀,病程短,病死率低。各種病毒所致胃腸炎的臨床表現基本類似。與急性胃腸炎有關的病毒種類較多,其中較為重要的、研究較多的是輪狀病毒(rotavirus)和諾沃克類病毒(Norwsalk-likevirus)。

檢查

1.血常規: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大多正常,少數偏高,分類淋巴細胞增加。

2.大便常規及培養:大便鏡檢大多無特殊發現,少數可見少量白細胞,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3.特異性診斷實驗:(1)取糞便作直接或免疫電鏡檢查,可發現輪狀病毒顆粒;(2)用酶聯免疫附試驗或免疫酶斑試驗(Immnnoenzymedottest)檢測糞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3)從糞便中提取病毒RNA,進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和銀染色,檢查有無輪狀病毒的RNA電泳圖譜,既有診斷價值,又可區別不同型病毒感染;(4)血清學檢測,感染後5天,血中可檢測出特異性IgM抗體,亦有助於本病診斷。 [1]

原因

多數由輪狀病毒感染所致,因多發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稱為秋季腹瀉

輪狀病毒屬呼腸孤病毒科,為球型,有寬殼蓋、短幅和薄邊的雙股RNA病毒。平均直徑70nm左右,病毒體中心為直徑36~45nm的緻密核心,含病毒核酸。外有雙層多肽衣殼,呈輪緣狀,圍繞內層。內層衣殼子粒在邊緣部呈放射狀排列,形似車輪幅條,故稱為輪狀病毒。中央部子粒排列不規則,呈蜂窩狀。電鏡下輪狀病毒有兩種形態,即雙殼顆粒與單殼顆粒。前者為一種成熟的或完整的病毒顆粒,具有外層多肽衣殼,又稱L毒粒(lightVirion),具有傳染性;後者因在自然條件下失去其外殼,形成粗糙單殼顆粒,又稱D毒粒(densevirion),無傳染性。人輪狀病毒的內衣殼可與小牛、小鼠、小豬、羔羊、兔及猴的輪狀病毒發生交叉反應,但外殼抗原有型的特異性。人輪狀病毒至少有4個血清型,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保護作用。

輪狀病毒基因含有11個節段的雙股線型RNA。根據RNA電泳圖型,目前將人和動物狀病毒分為A~D4個群。A群為普通輪狀病毒(主要引起嬰幼兒腹瀉);B群為豬輪狀病毒和成人腹瀉輪狀病毒(adultdiarrhearotavirus),後者為我國學者從1984年流行於我國各地的成人流行性腹瀉患者分離出的一種新輪狀病毒,目前將此種病毒與世界其它地區發現的副輪狀病毒、類輪狀病毒統稱為抗原特異性輪狀病毒;C群為人和豬輪狀病毒;D群為雞和鳥類輪狀病毒。成人腹瀉輪狀病毒與普通人輪狀病毒在病毒抗原性、核酸圖型及臨床表現等方面均有差異。

輪狀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較強,耐乙醚和弱酸,在-20℃可以長期保存,56℃1小時可被滅活。此病毒可在猴腎原代細胞中傳代和繁殖。 [2]

鑑別診斷

本病應於細菌性腹瀉相鑑別:通常腹瀉絕大部分是病毒引起或消化不良引起。通常我們說的細菌性腹瀉往往是指菌痢,它有傳染性,當然有些寶寶抵抗力很差,長期腹瀉也可以繼發細菌感染,如大腸桿菌,黴菌等,但不多。關於治療方法,除了對症治療外,幫助消化,止瀉,還有就是消炎。

秋季腹瀉的主要特徵:先吐後瀉,伴發燒,大便呈水樣或蛋花湯樣,病程有自限性,即使用藥也不能顯著改變病程,症狀表現:

(1)起病急,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如咳嗽、鼻塞、流涕,半數患兒還會發熱(常見於病程初期),一般為低熱,很少高熱。

(2)大便次數增多,每日10次左右,大於3次就應考慮秋季腹瀉,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粘液或膿血,無腥臭味。

(3)半數患兒會出現嘔吐。嘔吐症狀多數發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過3天。

(4)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明顯,尿量減少,煩躁不安。

(5)病程有自限性,病程一般5-7天,營養不良、佝僂病和體弱多病者,腹瀉的時間可能更長。

緩解方法

(1)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

(2)合理餵養、定時定量,循序漸進地添加輔食,切忌幾種輔食一起添加。

(3)少吃富有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補充維生素B,改善胃腸功能。

(4)加強體格鍛煉,增強體質。

(5)及早治療的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微量元素缺乏、鉛中毒等慢性疾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