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症因脈治》,為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補輯,共4卷。本書論述了與內傷雜病相關的一些病證,主張先辨證候,次查病因,再審脈象,最後決定治法,故以《症因脈治》為書名,是一部提供診治規範的中醫內科名著。作者強調治病應「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脈,據症、據因、據脈施治」,如此則能「節節可證,而法不謬施」,從而為讀者辨證論治提供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思路。 全書共4卷,卷首為醫論6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論述臨床常見病證43種,對每種病證辨症求因,審脈施治,症因脈治,分列明晰,簡明實用。 本書以清康熙四十七年攸寧堂藏版為底本進行整理出版。為便於讀者學習,撰寫了導讀,書後並附方劑索引,以便查閱。本書為中醫內科必讀之作。[1]
症因脈治
作 者:秦昌遇 著叢 書 名:中醫經典文庫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ISBN:9787800896798
出版時間:1998-08-01
版 次:1
頁 數:333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作者簡介
秦昌遇約(1547-1629),字景明,醫學家,本縣閘港人。文學家秦裕伯的裔孫。昌遇幼年多病,故於讀書之餘,也留心學習醫學知識,體驗病理。後來,逐漸對醫學發生興趣,由於他古文基礎紮實,對較深奧的醫學理論,也能讀懂並理解。成年後,便開始為家人及鄉鄰看病,因療效顯著而名聞鄉里。[2]
內容簡介
《症因脈治》共四卷。首有專論六篇,其餘各卷分列諸症,每症均分外感、內傷、有餘、不足等。然後各病均按症、因、脈、治四項分述。以症為主,先辨其症,次明其因,再切其脈,然後據症、因、脈以定治法,使讀者開卷瞭然。
此次整理,精選佳本校注而成。《症因脈治》可供初學中醫者及中醫各科臨床醫師參閱。
參考文獻
- ↑ 《症因脈治》_痰症論微信
- ↑ 中醫中藥論治腹痛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