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山歷險記(劉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山歷險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登山歷險記》中國當代作家劉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登山歷險記

金秋時節,與幾位作家朋友外出採風,見不遠處群山環抱的錦屏山在藍天下巍峨聳立,大家便臨時動議:目下時值重陽,我們去登山吧!

一聽說登的是錦屏山,我心裡便有小小的激動和驚喜激情似火的青春歲月,附近的房山、平嶺山、羽山、虎山都曾在好奇而又必勝的信念中攀登過。可是,這座站在東海平原向東遙望便觸目可及的錦屏山,卻從未曾親近過。一直以來,這座巍峨的大山對我來說都有一種神秘感覺

據文獻記載,錦屏山橫臥于海州古城南郊,宛若一道屏風,擋住了海州人南望的視線。它古稱「朐山」,得名於秦代設立的朐縣。此山山勢陡峭,綠樹蔥鬱,蜿蜒起伏,宛如墨黛,頗有山水花屏之意境。因山色錦繡,美如畫屏,而被清代康熙皇帝命名為錦屏山。錦屏山山脈有石棚山、孔望山、青龍山、磨盤山、白虎山、蜘蛛山等11座既獨立成峰又互相連綿的山體組成。這裡古蹟眾多,是古海州文明的發祥地。前些年曾看過一條新聞報道,說在山上考古發現的古人類遺留的化石竟有六千年的歷史,這就將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向前拉長了一千年!

在錦屏山脈東側的孔望山是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帶着兩名徒弟登山觀海的地方。在錦屏山峰北側,有一座高約百米的石棚山,古城海州就在它的山腳下。傳說宋代大詩人石曼卿曾在此飲酒宴樂,大文豪蘇東坡後來還登山賦詩,讚美石曼卿的人格魅力。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由於這些文化名人的「加持」,使錦屏山名傳四方。

山下的四月初八白虎山廟會,自古至今,已經成為蘇北魯南一帶春季出門郊遊的重要盛會物資交流的中心聚集地。記得小時候,每逢廟會,附近百里方圓的人們都要徒步趕來參加廟會活動,順便帶回農家必備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看着洋溢在鄉親們臉上的滿足感,讓我從小就對海州古城及錦屏山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我們驅車來到了錦屏山北側的白虎山山腳下的北門,一條山路被一根鐵棍阻隔。我們將車停在對面的小廣場上,便走到山門的亭子前,向護山員詢問眼前的山路是否可以上山?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大家便決定由此登山。

我們用手機掃了進山的場所碼,護山員叮囑道:在山上要注意防火,確保安全。他還說,掃碼進山後,你們在山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記錄的。我暗自思忖,現代科技已經將人的隱私空間壓縮得所剩無幾了。

沿着石板小路,我們開始在山林里向上行走。沒費工夫,便從北面越過了這座並不高大的白虎山山峰,呈現在眼前的便是一條平坦且寬闊的盤山大道。若沿着這條大道向西而上,可直達石棚山山頂,要繞路不說,也就多少失去了登山的意義。我們遂決定通過捷徑登山!

平坦寬闊的盤山大道

誰曾料到,跨過盤山大道,我們徑直攀登的竟是一條荊棘叢生的歧途?先是在布滿雜草的山坡上踩着前人的腳印向上攀爬。很多時候,腳印在陡峭的巨石上便消失了,只有攀上這些劈陡險崖的岩石,方可繼續前行。開始,這些岩石上還有可以落腳的凸凹之處,讓人順勢而上。可這樣的山道並未延伸多遠,一個多小時後,在一塊岩石上,我們看到了一尊用青石雕刻而成的孫悟空石像,這使我們眼前一亮!認為我們走對了路道。我們在石台上駐足歇息,此時,好想把藍天白雲當作被子,把大山岩石用作床鋪,躺在上面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此時口渴難耐,因上山前對登山屬於臨時起意,並未做好充足的登山準備,沒有帶上必要的防護設備和足夠的飲食用品,想着後程的路段還有不近的距離,只能對着有限的兩根黃瓜和幾個小蕃茄望梅止渴,不敢輕舉妄動。望着遠處秋色遍野的風景,和眼前同甘共苦的友人,我們發出了會心的一笑。十幾分鐘後,又一尊哪吒的石雕映入眼帘,這使得我們更加堅信判斷的正確!可好景不長,告別孤單寂寞的哪吒,再向上攀去,我們便進入了另一個更為險峻的山路。說是山路,實則是區域,因為我們已是無路可走了!向下看去,懸崖峭壁已經沒有退路,這時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上山容易下山難」的深刻內涵;向上望去,已經不見主峰,矗立的岩石完全擋住了我們前行的視線!面對荊棘密布,險峻陡壁,我們陷入了兩難的困境!此時,我心中暗自生髮出「悔不當初」的感嘆:若開始沿着平坦的盤山道順路而上,何止於此?但面對眼前的友人,我們誰都沒有流露出一絲畏難的情緒。這時,任何一個消極的情緒,可能都會造成大家精神世界的坍塌和崩潰!更為險峻的峭壁橫在眼前,而兩側長滿刺針的荊棘讓人無法靠近,下山已無可能,任何一個閃失都會造成滑腳墜崖的危險!只有設法上去,方有至達頂峰的希望。同行的鳳姐見狀脫口說道:「魯迅有句'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名言。放在今天,其實路就在腳下!」我立馬來了精神,指着岩石說,「一個人在下面支撐另一個人爬上去,上去後再把下面的人拉上去。」就這樣,三米高的懸崖就成了我們腳下的山路。緊張的心情加之超過體能的攀爬體驗讓我們的汗水濕透了衣衫。豆粒大的汗珠從額頭滾下,不時模糊我們的視線……

石棚山遠景

一個更為險峻的境地出現了,此處怪石嶙峋,岩石上長滿了黛色的青苔,我們已經無心欣賞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求生欲讓我們不得不冒險地小心翼翼地爬行在十幾米高的山岩頂端上,上面還有一塊巨石卡着,只能容下一人爬行的石縫間還有幾株長滿針刺的植物,讓人一不小心就會被刺破皮膚。我好不容易地穿過了這段險峰,而我身後的明君在爬行中腳踩在一塊青苔上,他壯碩的身驅一不小心地向左邊滑了一下,好險啊!我望着深不見底的陡崖,嚇得心都快崩了出來,卻張大嘴巴大氣不敢出,生怕我的驚叫聲讓明君有個閃失!

此時已是正午時分,望着山下鱗次櫛比的一座座高樓,想必樓房裡的人們都正在吃着豐盛可口的午飯吧!而我們幾個人此時在求生的本能驅動下,竟毫無飢餓感,只是感到口渴難耐……

我們順着險峻的山勢向前拓展,藤蔓纏膝,荊棘載途,每前行一步我都擔心會突然發生着什麼?大山深處兇猛的野獸,令人毛骨悚然的毒蛇,而赤手空拳的我們,現在又經過超強的體力付出,可謂是筋疲力竭了,萬一遇上了它們該怎麼辦?怎麼辦?!我的心在打鼓,腦海中不由地默默祈禱,願上帝保佑我們一切順利,一路平安吧!

又不知翻過了幾道懸崖絕壁,大山的頂峰終於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又經過一段崎嶇的山路攀爬,披荊斬棘,我們終於來到了頂峰上興建的「長城」腳下,而高聳的城牆擋住了登上絕頂的腳步。我們只好手牽着手沿着城牆向下摸索,依靠藤蔓的拉扯,從一個個陡峭的懸崖上跳下,好不容易來到了山南側的「長城」入口處。這時,經歷四個小時「蜀道難」的我像散了架子一樣,恨不能躺在地上睡個痛快!但看見鳳姐、明君他們依然精神抖擻,在「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言壯語激勵下,大家順利登上了長城的最高處一一方城!

山頂上「長城」的方城

在山南側的一塊石壁之下,刻有隸書「石曼卿讀書處」。據說宋代石老先生常在此閱卷撫琴,飲酒抒懷。但我深不以為然,古時通往此山並無坦途,根據我們今天登山的歷險過程,石曼卿斷不可能「常在此閱卷撫琴,飲酒抒懷」的。石老先生祖籍北京,是宋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在宋真宗時因為文人天生的耿直、敢於說公道話,被貶到海州,做了州府的通判。東坡居士途徑海州時,曾慕名而至。山頂有一座石棚,上刻有「高行清風」四個大字,這是當時海州府刺史王同為頌揚石曼卿的品行而寫的,被人刻到了山上。可見,古代人也十分重視發揮名人效應,打造名山名勝,以吸引四方遊人。

近年來當地政府投入巨資用於石棚山的開發,建起了石梯和水上遊樂園,還在山頂上築起一道不到五百米長的形似長城的「長城」。目的是招徠遊人,增加旅遊產業的收入。可是近年由於新冠疫情一輪輪地襲來,導致旅遊業經營慘澹,原打算建個「長城」就可讓遊客「蜂湧蝶至」,賺個盆滿缽滿,沒想到設在「長城」入口處的售票房門可羅雀,最終關門大吉。這便讓我們享受了免費遊覽的幸運。

我們在方城上極目遠眺,一片片金色的稻田、一道道碧綠的樹木,將一望無垠大地裝扮的格外美麗妖嬈;平時看似高大的樓宇大廈,此時竟象一隻只火柴盒,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山下那一潭不知名的湖泊,碧水清澈,在藍天白雲下猶如一面鏡子,幻化出多姿的畫面。

我向西遙望,搜尋故鄉的所在,只見廣袤的金色平原上,平時看似寬闊的薔薇河、新沭河,此時在陽光的映照下竟像兩白的哈達,蜿蜒在故鄉的土地上;那凸起的幾座並不顯眼的遠山,其形狀讓我一下子就辨別出了它們的名字:房山、虎山、羽山……這些平日裡讓我仰視的故鄉山峰,現在竟然要我細細搜尋才能依稀可見,這讓我真正領略到「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的絕美意境!也讓我感覺到秋天登高遠望帶給自己無窮的樂趣,幸福的時光。為了這一刻,雖然過程中歷經了千辛萬苦,險象環生,但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攙扶的那份付出與回報,那種體貼與關愛,這逆境中所體現的純真的友情,人性的光輝讓我銘記於心,終身難忘。[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