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登裴秀才迪小台 王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登裴秀才迪小台
圖片來自搜狐網

登裴秀才迪小台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重點寫裴迪家觀景台的夕陽暮色之景。詩的首聯寫登台望處,雲山縹緲;頷聯描寫落日、秋原、飛鳥等遠望之景;頸聯寫出一種有哲思的遠望體驗;尾聯寫出客人的意猶未盡之態。

原文

王維〔唐代〕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雲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閒。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譯文

你閒居在家時不用出門,滿眼就能望見雲霧繚繞的山峰。

落日西墜,鳥兒在晚霞中飛去;人們離開之後,秋天的原野顯得格外閒靜。

以前只知道去遙遠的樹林邊,沒想到登上這間茅檐的小台,同樣可以欣賞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我會經常趁着月光前來拜訪;不要總是把院門閂上。

創作背景

  此詩為裴迪家觀景台而作。唐玄宗天寶三載(744),王維營建輞川別業。建成之後,王維經常與好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隱居期間,王維寫下了《登裴秀才迪小台》一詩。

簡析

  《登裴秀才迪小台》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重點寫裴迪家觀景台的夕陽暮色之景。詩的首聯寫登台望處,雲山縹緲;頷聯描寫落日、秋原、飛鳥等遠望之景;頸聯寫出一種有哲思的遠望體驗;尾聯寫出客人的意猶未盡之態。全詩構思精妙,富有神味,不經意間透露出與朋友感情的親密無間。

賞析

  此詩寫觀景台,但首聯卻不具體地去敷陳觀景台用了什麼磚什麼瓦,而是寫登台望處,雲山縹緲。若是去雕畫台閣,或許能迎合庸俗富人的心思;而對詩人而言,登台遠望能得閒雅之趣,方見得台閣起得妙。

  頷聯描寫遠望之景。先寫開闊的落日、秋原景色,而後聚焦到自由飛翔的鳥兒、安閒自得的詩人身上,寫出一種意趣之妙。句法而言,此聯本是「日邊鳥下」「原外人閒」,但詩人巧妙地改變了語詞的組合方式,使得詩句讀來新鮮有趣。

  頸聯寫出一種有趣味,有哲思的遠望體驗:登台遠望之人,多沉醉於遠處美景,而往往不在意腳下台檐。此句「遠林」一詞,承接前面所寫遠望之景,而「此檐」之筆,將筆鋒過渡到近在身邊的台上之人。

  尾聯是平常親切的朋友之間的交談,王維登台遠望,心曠神怡,對朋友說:「晚上給我留着門。」此詩重點寫夕陽暮色之景,而結尾提到客人想「乘月」,頗見客人意猶未盡之態。「應門莫上關」一句,客人跟主人提要求,直接隨意,絲毫不客氣,這大概是王維與裴迪間對話的一種平常姿態,正是這種平常的朋友話語,在不經意間向後人透露出兩人感情的親密無間。

  此詩句法、篇法都非常精妙,而詩歌的神味,更在字句之外。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