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光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光德

[圖片網址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白光德 [公元1896年-1966年] 鎮安縣景點 鎮安縣特產 鎮安縣地名網 [手機版] 白光德(1896~1966),鎮安縣和平鄉後坪村人[1]。自幼家貧,九歲幫人放牛。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兵擔任互組組長[2]、行政村主任、農業生產合作社主任、鄉農會副主席、公社黨委委員、副社長、升坪大隊隊長、後坪大隊黨支部書記等職。自1956年後六次出席縣、地、省、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是鎮安縣治山治水的模範人物[3]。白光德在和平鄉任農會副主席時,被抽調搞土地改革工作。四個多月中,他自帶糧菜,連鄉上每月補助給他的生活費也婉言謝絕。每次在村民家吃飯,都照付糧錢。1958年冬,白光德被選出席全國群英會,縣上領導見他衣着單薄,決定給補助20元錢做套棉衣,但他只花三元七角錢做了一條棉褲,餘款退回。1959年春,白光德家缺糧,政府給他30斤銷糧指標,他購回後給集體做了種子,秋後收糧600多公斤。1961年白光德所在的後坪大隊,由於風災使糧食嚴重減產,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國家,自己克服困難,照常完成1400公斤的購糧任務[4]

升坪大隊位於普陀山間,95%以上是山坡地,水土流失嚴重,舊社會流傳有「三天不雨哭皇天,一夜雷雨去大半」的說法,糧食產量很低。1956年冬,白光德擔任農業社副主任

時,帶領130名社員,在農田基建的重點工程豬頭包日夜苦戰。工具短缺,就用硬木頭和葛藤代替鐵橇和鐵練,用構樹皮扭成粗繩抬石頭。同社員一起冒着大雪奮戰45天,修起

12條寬四尺、高七尺、長480丈的石坎,建起45畝坡式梯田,當年就使玉米畝產由原來的50多公斤增長到150多公斤。1957年又帶領社員大戰一冬春,綜合治理了五架山、104

條溝。1959年全社興修澇池58個,蓄水灌溉。1957~1959年昇平大隊共修石坎1180多條,淤地壩372條,扎山溝123條,基本做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溝,糧食產量逐年增長。

1957年比1949年前增長7.3萬多公斤,向國家交售餘糧1.5萬多公斤。

1961年,後坪大隊從升坪大隊分出,白光德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底子薄,條件差,常遭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帶領社員繼續抬石砌坎,興修梯田。1963年,白光德已67歲,但他

仍參加集體勞動,全年勞動日達310個。1964年春,老伴有病,他在家裡照料時,抽空在陽坡槽砌了高三尺、長60餘丈的一條石坎,修的地當年收穫糧食690斤。在他的帶領下,

後坪大隊1961~1965年共修石坎131條,長達876丈,修出水平梯田89畝。1965年全隊糧食總產3.7萬公斤,成為全縣治山治水的一面旗幟。白光德因積勞成疾,於1966年8月15

日病逝。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阮仕春 (1896~1935) 陝西省商洛鎮安縣 儲漢元 (1896~1947)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賀秦封 (1896~1930)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李雲卿 (1896~1928)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王庸之 (1896~1955) 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 + 更多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尹定貴 (1919~1966) 陝西省商洛鎮安縣

王廷颺 (1893~1966) 陝西省商洛商州區

李秀峰 (1915~1966) 甘肅省慶陽寧縣

李榻山 (1901~1966) 陝西省銅川印台區

樊綬珊 (1880~1966) 陝西省漢中漢台區

江隆基 (1905~1966) 陝西省漢中西鄉縣

+ 更多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白姓名人堂

白逸如 北京市

白芳禮 (1913~2005) 他靠蹬三輪車捐助了35萬 河北省滄州市滄縣人

白銳 (1931~1990) 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人

白文慶 吉林省松原扶餘人

白花子 (1966~1990)

白子云 (1664~1737) 陝西省榆林清澗縣人

白燕仔 (1919~2000)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人

白駒榮 (1892~1974)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人

鎮安縣更多人物

趙清平 (1870~1953)

齊昌海 (1917~1951)

朱啟瑞 (1888~1935)

閔耀雷

劉宗信 (1913~1949)

姜蘭澤 (1902~1933)

陳進梅 白明峻

下一名人:鄧自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