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頭曲嘴鷦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頭曲嘴鷦鷯:屬小型鳥類。嘴長直而較細弱,先端稍曲,無嘴須。鼻孔裸露被有鼻膜。翅短而圓,初級飛羽10枚。尾短小而柔軟,尾羽12枚。跗蹠強健,具盾狀鱗,趾及爪發達。羽被柔軟厚密,為褐色或灰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條斑。喜歡居住在潮濕的地方,在森林下部活動,主要以昆蟲和蜘蛛為生。

生活習性

活動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乾燥的地區,棲息於光禿的寄生性植物頂端、雨林樹幹、並往往以洞穴取代。尤其是在樹木的中間層和上層可以觀察到,很少離開這種高度。它的生活以家庭聚小群,定居。 喜棲於陰暗潮濕的林區、灌叢沼地、岸邊等地。性活潑,見人臨近隱匿起來。棲止時,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鳴聲清脆響亮。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蟲。[1]

生長繁殖

營巢於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雜草叢、灌叢上等多種環境。巢以細枝、草葉、苔蘚、羽毛等物交織而成,呈圓屋頂狀。繁殖期在11月—2月左右,產卵2—6枚,褐色有斑點。

亞種分布

1.Campylorhynchus albobrunneus albobrunneusw 分布於巴拿馬,從運河區東部到西達里恩。

2.Campylorhynchus albobrunneus harterti 分布於巴拿馬東部、哥倫比亞。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外形特徵

白頭曲嘴鷦鷯是一種鳴禽,身長18 -19 cm。成鳥整個頭部,喉嚨,胸部和腹部大部分是純白色無斑點。肛門區和大腿棕灰色色調。肩膀,背部,臀部和尾巴正面是均勻暗灰褐色,有時在肩上一些白色的羽毛。尾部羽毛顯示很細的深褐色的波紋斑。初級和中級飛羽都是比較暗的棕黑色,相同的部位還有背部和尾巴。雙翼的下部是灰白色。虹膜各不相同有褐色和深紅色。下頜骨上層是深褐色,下頜骨是灰白色。腿鉛灰色。白色的頭和臉常常有污染或呈褐色色調。[2]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危地馬拉、伯里茲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盧西亞、巴巴多斯、格林納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圭亞那、蘇里南、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