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手起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手起家》 [ bái shǒu qǐ jiā ]:後也指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靠艱苦奮鬥創立事業。

【解釋】:白手:空手;起家:創建家業。形容在沒有基礎和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出自】:《朱子語類》卷一0七:「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致榮顯。」

【示例】:你看,他發了多少財,~,靠的是誰?如今也忘了水源頭了,牆上的草,兩邊倒着呢。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在很差的條件下創立事業。

出 處

宋·文天祥《鄒仲翔墓志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例 句

1. 從戰火中走過來的中國人民~,創造着自己新的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

近反義詞

  • 反義詞:根基深厚 、寄人籬下 、傾家蕩產[1]

詳細解釋

形容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謝覺哉 《一支不平凡的生產隊伍》:「很多社或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濟款作資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許地山 《枯楊生花》:「白手起家的人,像他這樣知足,會享清福的很少。」

杜鵬程 光輝的里程》:「萬事開頭難,今年是大建設的頭一年,一切都在忙忙亂亂之中摸索,何況又是白手起家。」亦作「 白手興家 」、「 白手成家 」。 沙汀 《記賀龍》:「聯絡參謀極力稱讚這些同志都是白手興家的能手。」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是商人的兒子,他的福佑藥房是白手成家的。」

詞語分解

白手的解釋: 空手,徒手白手成家詳細解釋徒手;空手。 宋,程大昌《演繁露·龍門》:「魚之戛腹而子得出也,則已奮躍勞憊,不復更能潛泳,則遂仰臥露白,浮水而下,邊岸之人,白手取之,不用器械也。」《西遊記》第五三回。

起家的解釋: 創業他白手起家,如今已是億萬富翁詳細解釋.謂從家中徵召出來,授以官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晉書·杜預傳》:「 文帝 嗣立, 預 尚帝妹 高陸公主 ,起家拜尚。[2]

歷史典故

白手:空手。空手創業起家業。後也指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靠艱苦奮鬥創立事業。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二九:「他發了多少財,白手起家,靠的是誰?如今也忘了水源頭了。」亦作「白手成家」。

喻世明言》卷一○:「多少白手成家的,如今有屋住,有田種,不算沒根基了,只要自去掙持。」朱自清《民眾文學談》:「新興的藝術家只須『借了民眾之力』,處處顧到托爾斯泰所謂『全人類底享受』,自不難白手成家。」亦作「赤手起家」。宋.文天祥《鄒仲翔墓志銘》:「君雖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歲飢,發粟給其比鄰二百戶,能捐殖以自損。」

見「赤手起家」。李治邦《新聞眼》:「這簡直可以說創造了~的奇蹟,演繹出一個當今天方夜譚的神話故事。」[3]

故事

  •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眾多世界級的大富翁,他們或因貪致富,如和珅、劉瑾,或依靠皇權致富,如鄧通、梁冀;或搶劫致富,如石崇、成吉思汗;或棄官從商致富,如陶朱公;或因祖上留下巨額遺產致富,如巴郡寡婦清。他們用較短的時間,積累的財富動輒百萬乃至千萬億萬,其致富積累速度之快、致富量之大於中外皆屬罕見,在這些富翁界閃耀的名星里,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猗頓獨樹一幟,他沒有任何背景,完全靠白手起家,其所用時間之短、積累的財富數額之大比其他富豪毫不遜色,在當時就與全國首富陶朱公齊名了。
  • 猗頓姓王,因為在「猗地停頓」發家致富而被後人稱為猗頓,其本名反被人們忘記了。他本是魯國的一個窮書生,史載他「耕則常飢,桑則常寒」,種地養蠶都不行,不是務農的料。就象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學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學畢業了,卻沒有關係、沒有門子找不到工作,上了半天大學,你再翻回來讓他回家和父輩一樣種地養蠶,要力氣沒力氣,要心情沒心情,一是干不下去,二是干不好。但猗頓並沒有破罐子破摔,怨天尤人,他的很多白手起家致富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鑑。
  • 窮則思變,拜師求教。俗話說: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大學畢業後當公務員當然是第一首選了。但由於時機不對,當不了國家幹部,難道就自甘墮落不成?對於一個有志氣的青年來說當然不會,於是自主創業成為第一選擇。猗頓就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上進心極強的有為青年,懂得「窮則思變」的道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願意一輩子受窮,終生貧賤?但下決心自主創業試圖脫貧致富容易,實際做起來就難了,選什麼職業就是第一個大難題。猗頓一直苦思冥想,尋找致富的門路。和其他農夫一樣種地養蠶?實踐證明是不行的,不如他們有力氣,也不如他們有經驗,幹什麼好呢?
  • 一個偶然的機會,猗頓聽說全國首富陶朱公搬到自己家鄉附近居住,大喜過望,連忙「往而問術焉」,問什麼術?當然是請教致富秘訣啦!陶朱公是當代財神,豈是那麼容易見的。他倒不是財大氣粗,而是隱居於此,做人低調,不想見客。猗頓就象三國時的劉備三顧茅廬一樣不厭其煩地拜訪陶朱公,終於感動了「上帝」,陶朱公接見了他並授他八字秘訣:「子欲速富,當畜五牸」。
  • 牸原意是母牛,引伸為牲畜之意,「五牸」就是牛馬豬羊驢的母牲畜。陶朱公不愧是經商的鼻祖,一眼就看出了適於猗頓經營的產業:畜牧業。猗頓家境貧寒,不適於干本錢大的行業。而畜牧業本小利大,讓他先畜養少數牛羊,根據「雞生蛋、蛋生雞」滾雪球的原理漸漸繁衍壯大,日久定可致富。這對於猗頓來說,確是一個切合實際的致富辦法。一言點醒夢中人,猗頓按照陶朱公的指點,遷徙西河,在土壤潮濕、草原廣闊、水草豐美、景色宜人的山西猗氏南部開始了他的養殖計劃。
  • 猗頓畢竟是個文化人,與其他牧民不同,他很快鑽研出放牧的訣竅,摸索出「牛者頓足,馬者夜飽,羊行自飽」的規律,創造出「鹽水飲畜」、「斗米養千雞」的飼養方法和為雄畜去睾丸的辦法,並首次用本地和外地品種進行交配的雜交配種方法來繁育改良後代。俗話說「母羊生母羊,三年擠到養圈牆」、「母牛生母牛,三年五頭牛」,猗頓率領他的三個兒子王景、王寮、王鑑大幹快上,在較短的時間內就雞豬滿圈、騾馬成群,成了當地的養殖大戶。
  • 克服「小富即安」思想,勇闖「致富冠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猗頓並沒有在陶朱公指點的畜牧業上停滯不前,安安分分地做一個富有的養殖專業戶,雄厚的原始資本讓他如虎添翼,他把眼光投向了一個更廣大的領域——製鹽販鹽,而他飼養的牲畜就是最好的販鹽運輸工具。幹什麼鑽什麼,猗頓在鹽業這一行又發明了墾畦曬鹽法,大大縮短了出鹽時間,非但如此,為了更加有效地經營池鹽,加快販運速度,猗頓還試行改變驢馱車運的落後的運輸方式,欲以舟運,開鑿了山西地區第一條人工運河。
  • 猗頓把鹽運到西域,從西域換回一批批珍珠瑪瑙、珠寶玉器,頓時眼光一亮:原來珠寶業的利潤更大啊!於是他又開始涉足珠寶業,鑽研珠寶業。俗話說,熟能生巧。功夫不負有心人,不長時間猗頓就成了珠寶業的行家裡手。《淮南子·汜論訓》記載說:「玉工眩玉之似碧盧者,唯猗頓不失其情」,《抱朴子·擢才》記載說:「結綠、玄黎,非陶猗不能市也」。此時猗頓的事業達到了頂峰,「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贊比王公,名馳天下」,其家產「西抵桑泉,東跨鹽池,南條北嵋」,方圓百里,皆其所有。疆域之大,範圍之廣,世所罕見。漢代《鹽鐵論》載:「宇棟之內,燕雀不知天地之高;坎井之蛙,不知江河之大;窮夫否婦,不知國家之慮;負荷之商,不知猗頓之富……」
  • 如今,世事已千年,猗頓的故事已經成為了傳說,但也不應該只是傳說,我們更應該學到他的眾多品質。[4]


視頻

白手起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