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斑烏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斑烏賊

來自 好看視頻 的圖片

中文學名:白斑烏賊

界: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

綱:頭足綱

亞 綱:鞘亞綱

目:烏賊目

亞 目:烏賊亞目

科:烏賊科

屬:烏賊屬

白斑烏賊(學名 Sepia latimanus),頭足綱烏賊科。胴部盾形。胴長約為胴寬的2倍。胴背中央區有很多大小相間的灰白色斑,兩側具一些短的橫條紋。肉鰭較寬,最大寬度略小於胴寬的1/4,位於胴部兩側全緣,在後端分離。無柄腕長度一般為4?3?2?1,吸盤4行,角質環具齒或不具齒。雄性左側第四腕莖化。觸腕穗腎形,吸盤6-7行,大小不等,角質環不具齒。內殼橢圓形。記錄最大胴長0.5m,最大體重10kg。為烏賊科中體型最大的種類。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主要作業漁場在琉球群島和中國廣東沿岸海域。可鮮食和干制 。 [1]

白斑烏賊名稱

拉丁名稱 Sepia latimanus 生物代碼 \ 英文名稱 \ 地方名稱 \

拉丁綱名 Coleoidea 中文目名 烏賊目 拉丁目名 Sepioidea

中文科名 烏賊科 拉丁科名 Sepiidae 中文屬名 烏賊屬 拉丁屬名 Sepia

白斑烏賊形態特徵

胴部盾形,胴長約為胴寬的2倍;胴背中央區具很多大小相間的灰白色斑,兩側區具一些短橫條紋,附近雜有一些粗色素斑。肉鰭較寬,最大寬度賂小於胴寬的四分之一,位於胴部兩側全緣,在後端分離。無柄腕長度略有差異,腕式一般為4〉3〉2〉1,吸盤4行,各腕吸盤大小相近,角質環具齒或不具齒,雄性左側第4腕莖化,全腕中部的吸盤驟然變小並稀疏;

觸腕穗腎形,約為全腕長度的六分之一,邊膜較寬,吸盤6、7行,大小不等,中央者大,其中4、5個特大,其角質環不具齒,小吸盤角質環具齒或不具齒。內殼橢圓形,長度約為寬度的2.5倍,背面具同心環狀排列的石灰質顆粒,縱肋平而不顯,腹面的橫紋面呈狹圓弧形,中央有1條淺溝,殼的後端骨針粗壯。已知成體的最大胴長為500毫米。

白斑烏賊分布

南海,日本群島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印度東海岸。

白斑烏賊生活習性

暖水性強,在珊湖礁周圍海域集群較多。在南海,常與擬目烏賊和虎斑烏賊棲居一起。淺水種,棲息在熱帶珊瑚礁水域,水深至30m,適溫25℃以上。春季集群游向數米至幾十米的淺水區生殖,秋季在陸架內緣百米左右深處越冬。例如,在關島西部沿岸和沖繩群島外海通常1-5月在30m水層進行交配 。

白斑烏賊繁殖習性

春季從深水區游向淺水區交配、產卵。卵子較大,孵化前的卵子長徑約30-40毫米,短徑約20-25毫米,略呈葡萄狀,一端較突,另一端為分叉柄,卵膜與金烏賊同,為奶油色型,半透明;卵子分批成熟,單個產出,多扎附於柳珊珊、馬尾藻或細枝、細繩上。

白斑烏賊地理分布

分布在印度海洋—太平洋海域,具體從莫桑比克南部遍及印度洋外圍、馬六甲海峽、美拉尼西亞群島、中國南海、菲律賓海和中國東海、台灣及日本至九州島南部。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西北和東北部、珊瑚海、帕勞、新喀里多尼亞、斐濟群島 。

白斑烏賊漁業

體型大,經濟價值較高,唯生活於珊瑚礁區不易捕獲。在日本和菲律賓為地方性漁業。漁具漁法有魷釣、手釣、定置網和槍刺。在東南亞主要為拖網漁業的副漁獲物。無專門的漁獲統計。存在兩個漁場:1、琉球群島漁場,緯度雖高,但有黑潮主軸流經,平均水溫一般高於25℃,漁汛為11-4月,盛漁期為1-3月,水深幾米至幾十米,主要由定置網捕撈。2、中國廣東漁場,包括廣東近海及西沙群島周圍海域,漁汛為春季和秋季,水深幾十米,主要底拖網兼捕 。

參考來源

  1. 白斑烏賊, 海洋生物,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