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斑紫嘯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斑紫嘯鶇
Blue Whistling-Thrush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Myophonus caeruleus

目/科/屬  雀形/鶲/嘯鶇

遷徏狀態   留鳥

普遍性    不普遍

體長/體重  29-35cm/136-231g

別名:紫嘯鶇,雌雄同型。虹膜紅褐色。嘴黑或黃色(亞種不同)。腳黑色。

  • caeruleus亞種嘴黑色。全身藍黑色,除翼及尾羽外,密佈銀白色的點斑。

棲地&習性

低、中海拔山區森林附近溪澗、峽谷及岩壁。

多在地面覓食。受驚嚇時發出尖厲告警聲,慌張飛至覆蓋物下。

主食昆蟲及其幼蟲,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蠕蟲和水果,包括無花果。

繁殖

5月至7月在中國日本西伯利亞C的7月至7月。以小樹枝,卷鬚和樹皮,兩旁排滿青苔,樹葉築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有河道的大多數地區都很常見。

鳴聲

鳴唱優美婉囀而富變化,會模仿其他鳥叫聲。似臺灣紫嘯鶇,但較平緩「tsi-」或「sui yi」聲。

外觀相似性

分佈

  • M. c. caeruleus (Scopoli, 1786) – Black-billed Whistling-thrush – C&E中國(從SE甘肅和E四川,E到N河北浙江,S到廣東廣西);也繁殖到緬甸,北泰國,老撾和越南北部。
  • M. c. temminckii Vigors, 1831 – 天山南至阿富汗,東至喜馬拉雅山和印度東北向中國南部(西至北,四川西部和西南)和緬甸北部與東北;在繁殖範圍以下的低海拔地區不繁殖。
  • M. c. eugenei A. O. Hume, 1873 –緬甸C,E和SE,泰國,N,E和E,中國南部(C和S雲南廣西西南) 和N&C印度支那。
  • M. c. crassirostris Robinson, 1910 – 泰國東南部,柬埔寨和馬來半島(西海岸是吉打州,西海岸是哈迪)。
  • M. c. dichrorhynchus Salvadori, 1879 – 馬來半島吉打州和Pattani)和蘇門答臘
  • M. c. flavirostris (Horsfield, 1821) – Yellow-billed Whistling-thrush – 爪哇[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Blue whistling thrush taking bath, 紫嘯鶇洗澡
Blue Whistling Thrush in the mountains of North India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