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耿鎮鎮松岩口村,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之一。病室由寺廟改建而成[1],是典型的四合院,共建有三所正廳、四所耳房和七所房屋,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曾經是白求恩執業的地方,因被侵華日軍焚毀而在1974年重建。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在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1938年3月,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率領醫療隊至中國延安,並在同年5月轉到晉察冀邊區五台縣工作。他視察了當地的醫院,發現藥物和醫療器械嚴重短缺、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也很低,令他感到難以開展醫療工作。於是白求恩決定成立一所標準化的示範醫院,以作為醫療和教學的用途。他就此向毛澤東撰寫報告,並向聶榮臻提出設立示範醫院的建議;聶榮臻起初認為示範醫院會因前線形勢的變化而難於維護,但他與葉青山商議後同意了白求恩的建議。

醫院由白求恩親自設計和施工,把一座龍王廟改建為外科病室,設有手術室、消毒室、醫務室和洗滌室,用以救治戰爭的傷員、培訓醫務幹部;同時他讓村內的工匠也參與到修建工程當中,修建人員一起在白求恩的指導下改建房舍、修葺門窗、製造醫療器械。醫院在1938年9月15日落成,此後被晉察冀軍區後方醫院稱為「白求恩模範病室」;聶榮臻、宋劭文胡仁奎等人出席了模範病室的落成典禮,白求恩被任命為院長。模範病室用以救治戰爭的傷員,但主要的用途是培訓醫務人員,向各個根據地的醫療人員提供臨床教學。

在白求恩模範病室落成典禮的一個星期後,侵華日軍進攻晉察冀邊區,模範病室組織了多個戰地醫療隊,在抗日前線工作。過了不久,白求恩模範病室因三光政策而遭到日軍焚毀,只剩下一棵松樹和門樓未被毀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4年根據原貌得以重建。

結構

白求恩模範病室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長41米、寬28米,面積為1,148平方米,共建有三所正廳、四所耳房和七所房屋[2]。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的大門朝南,院牆前方有一塊寫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牌,牆上寫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四合院東面的兩所耳房是醫務室,由財神廟改建而成,修復後陳設了送藥箱,而院門東面的小耳房則用作洗滌室;西面的兩所耳房是消毒室,原是瘟神廟,修復後放置了消毒籠。四合院的東側有七所病房,中間的三所病房住了剛完成外科手術的傷者,兩所病房住了重傷的傷者,另外兩所住了輕傷的傷者;西側沒有房屋。北面三所正廳是龍王廟改建而成的手術室,修復後有白布包裹四周,房的中間有一張手術台,並陳列了一些醫療器械;南側本來是龍王廟的戲台,修復後放置了白求恩的雕像。四合院中間有一棵大松樹。

視頻

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 相關視頻

白求恩紀念館-五台山松岩口
央視《時代楷模》系列第一集白求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