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波紋小灰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波紋小灰蝶
白波紋小灰蝶原圖連結原圖連結

中文學名:白波紋小灰蝶
拉丁學名: Jamides alecto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昆蟲綱 Insecta
目:鱗翅目 Lepidoptera
總科: 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科:灰蝶科 Lycaenidae
屬:雅波灰蝶屬 Jamides
種:淡青雅波灰蝶 J. alecto

白波紋小灰蝶

別名(淡青雅波灰蝶)為台灣波紋小灰蝶中體型最大的,大而黑的眼睛四周,框著一圈白色的鱗片與密毛;頭頂觸角成一節黑一節白。展翅寬約2.8-4公分,翅膀腹面是淡灰褐色,具有白色波浪狀斑紋的常見小灰蝶。 雄蝶翅膀背面淡水青色,外緣有一列細黑色斑紋,翅膀腹面淡灰褐色並有成對的白色波紋,雌蝶上翅表面黑褐色邊紋較雄蝶寬大。下翅腹面肛角附近有1枚眼紋,眼紋外端有一條細長的尾狀突起,這眼紋和尾突的構造有偽裝成頭部的作用;為了提高欺敵成功率,小灰蝶停在花叢上吸密的同時,會不斷前後搓動左右下翅。使尾突及眼紋達到良好的擬態作用。[1]

生態習性

常見於以野薑花或月桃等寄植物附近活動,幼蟲以這類寄主植物的花苞和花瓣為食,數量眾多。成蟲主要發生期為 6~10 月,喜歡訪花吸蜜,雄蝶常在濕地吸水。 成蟲出現於夏、秋二季,生活在台灣低海拔地區。 [2]

生長繁殖

白波紋小灰蝶飛到野薑花叢往往是為了找地方產卵,雌蟲把腹部尾端向前彎曲,一般可在花序軸、葉子基部或葉背發現圓狀的蝶卵。

原產地

印度、馬來西雅和喜馬拉雅山,普遍生長於低海拔潮濕地區,成蟲喜歡活動於林蔭之間,雄蟲具有領域性,常可見到牠們追逐和驅趕其他飛過的小型蝶類,多數活動於開花的寄主植物附近。</ref>科博電子報</ref>

視頻

視頻:

扭動翅膀的白波紋小灰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