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海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海洋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國籍 中國
母校 吉林大學,中科院物理所
職業 科研工作者

白海洋,女,1984年吉林大學物理系畢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

教育背景

1980-1984 吉林大學 本科畢業, 理學學士;

1984-1987 吉林大學 碩士畢業, 理學碩士;

19871101--19910530 中科院物理所 博士畢業, 理學博士.

出國學習工作

1994.12-1996.12 德國國家GKSS研究中心材料研究所 洪堡學者

1997.01-1997.09 德國國家GKSS研究中心材料研究所 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91-1993 清華大學,材料與科學工程系,博士後;

1993-1999 中國科學院低溫中心, 副研;

1994獲德國洪堡獎學金,德國GKSS研究中心,洪堡學者;

1997 德國GKSS研究中心, 材料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0-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00年任研究員, 2004年起任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亞穩材料(包括納米材料、新型大塊非晶、複合功能材料等)的低溫物理性質,包括熱學、電學、磁學和力學性質。亞穩材料結構和性能的關係,結構演化和性能的關係,特殊性能和效應的微觀機制。

主要貢獻

過去的主要工作及獲得的成果:在正混合熱Fe-W系統中發現反熔化現象並成功地對其進行了熱力學解釋。建立了元素區界面模型,解釋了正混合熱系統中機械合金化形成亞穩相的機制。在低溫下實驗觀察到納米材料的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愛因斯坦晶格振動模式。建立了動態原位掠角X射線衍射實驗方法,有效地測量了多層膜中的互擴散係數。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s Letter等期刊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

主要貢獻

2020年1月,獲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項目:動力學新模式的發現及在塑性非晶合金材料研發中的應用),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1年)[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9年)[3]、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機械工業局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2002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