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石岩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石岩鄉貴州省紫雲縣所轄的一個鄉,位於紫雲自治縣西北部,距紫雲縣城18公里,地處紫雲-黃果樹旅遊幹線,距黃果樹風景區57公里,東接松山鎮,南臨火花鄉,西與鎮寧自治縣的本寨鄉、沙子鄉接壤,北與貓雲鎮相連。鄉人民政府駐地白石岩村,距縣城17公里,地理坐標東經105°57′,北緯25°49′。面積143平方公里,轄9個村會,78個村民組,3980戶,15896人。[1]

白石岩鄉位於紫雲縣西北部,距縣城餘18公里,紫(雲)黃(果樹)旅遊公路穿境而過,東與松山鎮接壤,南與火花鄉毗鄰,西與鎮寧自治縣本寨鄉、沙子鄉交界,北與貓雲鎮相抵,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11公里,總面積14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77個村民組,3429戶,15090餘人,少數民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占全鄉總人口的65%,耕地面積12656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油菜、烤煙、果蔬等農作物,2014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後,白石岩鄉種植有上千畝優質紅芯薯,已成為當地特色產品。

2020年5月26日,白石岩鄉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中文名:白石岩鄉

行政區類別:鄉

所屬地區:安順市紫雲縣

地理位置:紫雲縣西北部

面 積:143 km²

電話區號:0851

郵政區碼:550899

人口數量:1.59 萬

著名景點:黃果樹風景區

機 場:安順黃果樹機場

火車站:安順站

車牌代碼:貴G

特色農產品:紅芯薯、花生

地理位置

貴州省紫雲縣所轄一個鄉,位於紫雲先西北部,距紫雲縣城18公里,地處紫雲—黃果樹旅遊幹線。距黃果樹旅遊區57公里。東接松山鎮。

民族風情

新馳苗族服飾、苗文居住在新馳村的苗族,據考證系由威寧石門、雲南昭通遷徙而來,他們有着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普遍信仰基督教,操滇東北次方言,為本民族的「波拉」苗文,新馳民族小學實行獨特的「雙語」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儘快掌握苗、漢語言的運用。這支苗族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多次組隊參加縣裡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近幾年到新馳考察的海內外遊客逐漸增多,滿滿的羊角酒、香噴的原汁羊肉,讓你醉在苗鄉。

新馳苗族服飾,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書」,獨具特色,它向人們傾訴着這支苗族歷史上遷徙的滄桑歲月。主要由禮服(披肩)、被肩、弔旗、袖子、內襯、肩帶、腰帶6部分組成,衣料顏色主要以紅、白、青為主,紅代表男性,青代表女性。

民族雜技

岩上村布依族雜技隊始建於1976年3月,創始人為岩山村人羅庭玉(原紫雲縣政協委員),岩上雜技在一定時段內曾經享譽周邊縣市,受到省內外觀眾的關注,1993年3月省文化廳授予白石岩鄉為「雜技之鄉」榮譽稱號。將藉助各級有關部門的支持,通過人員培訓,旅遊資源開發,民族文化的挖掘,在原有雜技的基礎上,打造更加突出民族特色,享譽省內外的民族雜技之鄉。

經濟發展

白石岩鄉屬兩縣五鄉鎮邊沿結合部,山多地少,農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相當滯後。為了改變這一落後現狀,2001年以來,新的黨政領導班子上任以後,改變了工作思路,轉變幹部工作作風,積極尋找外援,引進扶貧建設資金修建全鄉8個村(小灣、抵桶、群聯、大水井、幸福園、猛德寨、干水井、岩上)的通村公路。同時,聯繫上級有關部門,在白石岩鄉長山村建立起半夏種植基地和金銀花種植基地,在幸福園村建立起巴西陸稻種植基地和在干水井村建立起黔花生一號種植基地。

白石岩鄉有着豐富的森林資源。2001年,退耕還林、荒山造林的春風吹到了白石岩鄉,村民們積極性很高,一年下來,全鄉退耕還林、荒山造林3000多畝,為農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0年5月26日,白石岩鄉入選2020年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民族組成

白石岩鄉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少數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主要表現在岩上村,岩上村是一個少數民族占85%的村,村民們多會表演雜技,因為他們的出色表演,白石岩鄉於1993年5月被貴州省文化廳表彰為「雜技之鄉」。

除岩上村外,大水井村也是一個少數民族文化比較豐富的地方,大水井村村支兩委每年都要組織村民參加吹木葉比賽、穿民族服飾比賽和跳民族舞蹈比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