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綠葉果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綠葉果實,中藥名。為胡頹子科胡頹子屬植物白綠葉ElaeagnusviridisServ.var.DelavayiLecte.的果實。具有止瀉,消積,利濕的功效。主治腹瀉,小兒積,急性腎炎。[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白綠葉果實
漢語拼音:Bailüyeguoshi
性味:味甘、酸,性平
功能:具有止瀉,消積,利濕的功效
主治:腹瀉,小兒積,急性腎炎[2]
藥理簡介
中文名:白綠葉果實
拼音名:Bái Lǜ Yè Guǒ Shí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白綠葉Elaeagnus viridis Serv.var. delavayi Lecte.的果實。
採收和儲藏
4-5月採收成熟果實,曬乾。
原形態
白綠葉: 常綠直立小灌木,高約2m。具刺;幼枝密被銹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灰褐色或黑色。葉互生;葉柄銹色,長5-7mm;葉薄革質或紙質,寬橢圓形,長2.5-6.5cm,寬1.2-3.5cm,先端鈍圓形或漸尖,基部圓形或稍窄狹,全緣,上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深綠色,下面淡白色,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上面顯着,6-7對,與中脈開展成45°角。花白色,下垂,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常1-3花簇生於葉腋短小枝上;花梗長達10mm;花被筒短圓筒形,長4.5-5mm,裂片4,寬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內面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雄蕊4,花絲極短;花柱直立,微被星狀短柔毛。果長橢圓形,長約10mm,被銹色鱗片,熟時色淡紅色;果便長約1c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800-2500m的向陽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省北部至西部。
性味
甘;酸;平
功能主治
止瀉;消積;利濕。主腹瀉;小兒疳積;急性腎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24g;或研末。[3]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