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羊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羊鎮隸屬於重慶市萬州區,位於位於長江南岸,萬州區東部,周邊與太安鎮長灘鎮長嶺鎮太龍鎮、黃柏鄉和雲陽縣盤石鎮接壤,距萬州主城區20公里,幅員面積98.49平方千米。

白羊鎮轄12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5個社區居委會,48個居民小組;人口總計35316人(2017年)。[1]

鄉鎮概況

萬州區白羊鎮因清代在上場一岩石上刻有"白羊坪"三字而得名,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民國十六年(即1927年)建為急公鎮,建國後建立白羊區公所,1986年將所在的白羊公社改為白羊鎮。1992年建制調整時撤區公所,將原白羊鎮、雙石鄉、石龍鄉合併為白羊鎮。1998年建制調整後,白羊鎮、雙石鄉、石龍鄉又分設。2004年9月行政區劃調整後將雙石鄉、石龍鄉併入。

鎮政府駐地白羊坪。位於長江南岸,萬州區東部,周邊與太安鎮、長灘鎮、長嶺鎮、太龍鎮、黃柏鄉和雲陽縣盤石鎮接壤,距萬州主城區20公里,幅員面積98.49平方千米。現轄12個行政村,103個村民小組;5個社區居委會,48個居民小組;人口總計35316人(2017年)。城鎮建城區面積7.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人。是建設部第二批500個市級試點鎮、重慶市首批市級試點鎮小城鎮、萬州區6個經濟強鎮之一,是江南片區的區域性商貿中心、農產品加工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境內交通便利,萬雲南路橫貫全境。

白羊鎮地處丘陵,屬新華夏系第三沉降帶,川東褶帶、川鄂湘黔褶帶的組合部,地質複雜,地形多樣,海拔230~780米。鎮域處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有優質的礦泉水、石材和天然氣等資源。轄區林地面積30166.5畝,耕地面積31029畝。白羊鎮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是全國三大檸檬主產地之一,是重慶市萬畝優質稻"科技興糧"示範鎮和萬州區蠶桑大鎮,已通過QS認證的雄鷹礦泉水產銷兩旺。2006年獲得"重慶市檸檬之鄉"稱號,2008年獲得第四批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2009年社會總產值為3.795億元,財政總收入601.5萬元。文教衛生事業同步發展,現有高完中1所,中心小學1所,完小2所、村校11所,幼兒園4所,在職教職工363人,在校學生7112人。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7個,醫務人員141人。文化廣播站3個,各種文化娛樂場所20餘處。

檸檬是白羊的特色支柱產業,經過6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檸檬栽培面積和產量較大的地區之一,僅次於四川安岳縣,位居第二。現有檸檬面積3.8萬畝,成年果樹1.8萬畝,常年產量1.6萬噸左右,其產品主要以鮮銷為主,加工檸檬乾片、檸檬酒等為主的初加工。我鎮充分利用白羊檸檬產業發展的獨特生態優勢,強力實施白羊檸檬產業"3551"工程,在3年時間內,全鎮實現檸檬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檸檬5萬噸,實現檸檬生產總值1億元的目標,使白羊鎮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檸檬第一鎮"。[2]

城鎮建設

萬州區白羊鎮地處萬州區東北部,自古以來農民就以種地為生,因此農業比較發達。但隨着現代工業經濟的迅速崛起,在新一輪城鎮競爭中,使"二元"經濟結構比較突出的白羊鎮缺乏骨幹支柱產業,造成農民增產增收難。如何在新一輪的城鎮競爭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鎮黨委、政府反覆對白羊鎮的優劣進行對比後提出,在既無交通優勢又無資源優勢的情況下,白羊鎮必須圍繞"農"字做文章,依託現有的檸檬優勢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大力實施產業化經營,壯大基地規模,圍繞基地培育發展龍頭加工業,以此將其做大做強,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為此,2002年初,白羊鎮對檸檬產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堅持實行一個產業、一套政策、一套方案、一批技術人員和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等,建立"產"以基地大戶為支撐,"銷"以協會為主導,"加"以企業為平台的產、供、銷一條龍服務體系,形成檸檬產業化發展的新格局,打造"中國檸檬第一鎮"。

在建基地上,鎮裡捆綁扶貧資金項目、退耕還林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等項目資金,並吸收企業、業主和農民等民間資本1100多萬元,形成一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在白羊社區、友誼、大灣等村建立了檸檬示範園9個,共6500畝,其中標準園1500畝;一般果園1萬畝等,打造白羊檸檬的樣板,促進檸檬基地上規模、上檔次,加速其輻射帶動作用。

為了做好示範引導作用,白羊鎮把着力點放在了培育發展檸檬種植大戶上,通過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積極引導土地向種植能手、大戶集中。對種植大戶,鎮裡實行鎮、村幹部"一幫一"制,積極為業主的生產發展出點子、傳信息,解決其實際困難,調動了他們的種植積極性。全鎮已有檸檬種植大戶56戶,種植面積達3450畝;運銷大戶18戶,戶均收入最低在3萬元以上,極大地調動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

由於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很難與大市場"對接",為了適應市場發展需求,鎮裡積極引導果農在2002年冬建立了檸檬協會,對檸檬生產實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生產管理、統一銷售標準等。這樣一來,使協會、基地、農民之間形成了有機的利益共同體,滿足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需求,增強了檸檬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與此同時,為了提高檸檬的核心競爭力,2004年,白羊鎮給檸檬註冊了"白羊坪"牌商標,變品牌優勢為市場優勢。並抽調懂技術、善管理、能吃苦的專業人員3人,負責檸檬的營銷、宣傳和產業招商等工作,在廣東、上海、北京等7個大中城市設立了直銷窗口,利用電視廣告等多種形式宣傳白羊檸檬,從而大大增強了白羊檸檬的知名度。

2005年,萬州區白羊鎮的檸檬暢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並遠銷俄羅斯。全鎮外銷檸檬1.5萬噸,產值3000多萬元,果農人均純收入3100多元,讓果農實現了增產增收。

為延伸檸檬產業鏈,萬州區白羊鎮正引進企業建設一條加工原料果的檸檬酒、檸檬醋和檸檬果膠生產線,修建一個貯藏1000噸檸檬的氣調儲藏庫,與西南農業大學研發的檸檬果味水已成功上市,極大地帶動了檸檬產業的發展。

2008年,白羊檸檬種植面積已達3.2萬畝,僅次於四川的安岳縣,已成當地農民增收的一大骨幹產業。鎮裡計劃用3-5年的時間,實現檸檬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量達5萬噸,產值1億元,以此把白羊鎮打造成名副其實的"中國檸檬第一鎮",讓白羊檸檬走遍中國,走向世界。[3]

機構建設

2007年,萬州區白羊鎮以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機關為目標,狠抓機關效能建設,在全鎮上下有力地營造出了"比、學、趕、超"良好的工作氛圍。

白羊鎮從完善制度和強化監督入手,一方面針對機關效能建設運行特點,出台制定了《鎮機關幹部日常行為規範及細則》,從學習制度、財務、接待、公務用車、辦文辦會等方面重新建章立制,制定考核獎懲細則,保證了制度建設的實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強化監督檢查,鎮人大、紀委、黨政辦經常性地開展督察活動,定時不定時對各項中心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對落實工作不力的部門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同時,強化服務軟環境建設,堅持把機關效能建設監督窗口推向社會,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為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白羊鎮幹部作風明顯轉變,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明顯加強,受到了群眾的好評。

鄉鎮發展

區委三屆五次全會作出了《關於進一步擴大開放建設"500億萬州"的決定》,給人以震撼和鼓舞。作為萬州的6個中心鎮之一,白羊在建設"500億萬州"的偉大進程中應當怎樣定位、確立怎樣的發展思路呢?經過全鎮幹部大會的認真討論,對白羊的定位和發展思路是:以大開放促進超常規發展,把白羊打造成萬雲南路的中心經濟帶,成為承接主城區輻射帶動的重要支點和城鄉統籌的重要載體,為建設"500億萬州"增磚添瓦。奮鬥目標是:到2011年,力爭全鎮GDP總量達到1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年分別增長40%、24%、30%。為實現這一目標,根據白羊實際,我們必須擴大五個領域的開放,加強兩項建設,實現五個方面的超常規發展。

擴大小城市建設領域的開放

實現城市平台建設的超常規發展。改變傳統建設觀念,充分運用經營城鎮的理念,以政府搭台、業主唱戲、群眾參與的方式,將城鎮建設向社會全方位開放,計劃多渠道多方式融資2億元參與小城市建設,3年新征土地200畝,新增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拓展城鎮規模,提升人氣和商氣,力爭2011年白羊城鎮建成區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常駐人口達到2.5萬人,進一步凸顯萬雲南路區域中心地位。

擴大檸檬產業領域的開放

實現主產業經濟總量的超常規發展。檸檬產業是白羊的主導產業,在這一領域的開放擴大主要應在三個方面:一是在發展檸檬規模方面,改變傳統的單戶零散種植方式,將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同檸檬種植髮展有機結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業主,建檸檬生產基地和檸檬標準園,改良檸檬品種,擴大檸檬種植面積,力爭2011年達到50000畝。二是在增加檸檬經濟含量方面,引進1-3個生產檸檬酒、檸檬干和檸檬汁的加工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提高檸檬的附加值,力爭檸檬產業的經濟總量提高一倍,達到2億元。三是努力打造檸檬文化,推出檸檬之鄉文化品牌,加大宣傳力度,舉辦檸檬節,大範圍提倡品檸檬酒,喝檸檬茶,提高檸檬乃至白羊的知名度,實現檸檬產業經濟總量的超常規發展。

擴大勞務輸出領域的開放

實現勞務經濟的超常規發展。按照"減少農民就是富裕農民"、"務工一人、致富一家、帶動一方"的理念,進一步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程。通過政府搭台、企業招聘、村民人緣、地緣、親緣"三緣關係",最大限度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勞務收入。通過"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工程"、"雙培雙帶"工程等加強生產技能、就業資格培訓,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加強與沿海地區、大型企業、上級勞務部門的合作,充分利用"三緣關係"和流動黨支部,搭建勞動力轉移平台,暢通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健全後續服務,大力開展"關愛農民工活動"、"農民工維權行動",切實幫助解決好外出務工家庭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解除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建立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形成狠抓勞動力轉移工作的合力,全面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使外出務工人數由當前的1.3萬人增加到1.6萬人,勞務經濟同比增長1.5倍,達到2億元。

擴大工業和商貿領域的開放

實現工業商貿經濟的超常規發展。按照"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開放理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內聯外引,主動承接引導主城重要產業的配套服務企業到白羊發展,充分利用白羊農產品和資源豐富的優勢,採用招商引資和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辦企業創實體的手段,重點引進並盤大盤強農副產品加工、石材加工、建築構件等方面的企業,使工業總產值達1億元,成為白羊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加強魚泉中學、白羊中心小學、白羊中心衛生院等教育文化衛生品牌單位的打造和投入,吸引遠近人員入住和求醫就學,從而提升人氣。充分利用白羊作為萬雲南路中心的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商品批發和物流中轉運輸,使白羊成為輻射帶動周邊的商品物資集散中心,力爭三產業經濟總量達到1.5億元。

擴大土地集約化規模化領域的開放

實現農業產業的超常規發展。立足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農村人口相對減少的實際,運用市場農業的理念,對農村土地流轉實行"兩個集中":即土地向市場業主集中,農民向農民新村集中。引進蔬菜種植、家禽養殖、水果種植等大戶實行規模化經營,同時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農民新村建設,改善農村基礎設施,使農業經濟總量快速提升,達到1.5億元。

加強兩個方面的建設

為擴大開放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擴大五個領域的開放、實現五個方面的超常規發展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系統任務,是"500億萬州"建設和白羊自身發展中白羊一班人應肩負的歷史使命。要完成這一任務,必須加強兩個方面的建設:一是思想觀念建設。要通過集體理論學習、參觀考察、培訓鍛煉等方式,樹立開放的思維,有開放的眼光和開放的本領,樹立"三新"觀念:即在抓經濟發展上有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持續發展等科學發展的觀念;在土地流轉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中有市場經濟觀念;在工作中有求真務實、敢闖敢試敢冒和有為才有位的觀念。二是工作作風建設。黨委政府要推行嚴格的獎懲措施,將工作津貼補、評先評優、職務晉升同工作業績結合,打破常規,突破身份,以業績看工作,以成敗論英雄,憑表現用幹部。對影響開放、阻礙開放和服務不到位的幹部嚴肅處理。在工作中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加強團結合作,形成擴大開放、共圖發展的強大合力

白羊鎮三結合

為了鞏固 "大下訪"、"三進三同"和"結窮親"活動成果,白羊鎮2015年制定了三個結合深入開展三項活動。

把三項活動與集中走訪,開展基層工作調研,收集民情民意結合起來。要求全體機關幹部與村居幹部一道,借 "大下訪"、"三進三同"和"結窮親"活動的契機,集中進行走訪活動,做好走訪記錄,撰寫調研報告。

把三項活動與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要求全體幹部在進行"大下訪"、"三進三同"和"結窮親"的過程中,不要走馬觀花,要帶着慧眼、懷着愛心、擔負責任地與群眾交流溝通,解決問題。

把三項活動與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要求全體機關幹部對基層各項工作都要了解深入,到基層去做黨的宣傳員、群眾的解釋員以及群眾與黨委政府的郵遞員。

內設機構

黨政辦公室楊波主要承擔黨的組織建設、紀檢監察、宣傳和精神文明建設、統戰、武裝、機構編制、人事、民宗僑台、工青婦、老齡、目標管理、文秘、機關事務等方面職責。

經濟發展辦公室黃利主要承擔經濟發展規劃與指導服務、社會統計、商貿、環保、科技、節能降耗等方面職責。

社會事務辦公室劉偉主要承擔民政、人口和計劃生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救濟、殘疾人事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務與社會保障、勞務輸出、社區管理、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境管理、場鎮環境衛生、環保、公路養護建設等方面職責。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曹莉平主要承擔法制建設、人民調解、信訪、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應急事件、救災搶險、車輛、船舶、礦山、食品衛生安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方面職責。

城鎮建設管理辦公室劉小玲主要承擔轄區規劃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園林綠化、市容環境管理、場鎮環境衛生、公路養護建設等方面職責。

財政所趙吉德主要承擔財政收支、預決算、財務管理、各項農民補貼兌付和契稅徵收管理工作。

農業服務中心鮮恩良主要承擔農技、農機、林業、水利水保、水產、蠶桑等方面的重大技術推廣、信息服務、資源環境保護、災害防治、扶貧開發等工作。

文化服務中心柯青榮主要承擔文化、宣傳、廣播電視、體育、科技培訓等方面服務工作。

人口與計劃生育生殖健康服務站周遵淑主要承擔宣傳諮詢、技術服務、人員培訓、藥具發放等工作。

社保所劉偉主要承擔就業、再就業以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勞動和社會保障,城鎮、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優撫救濟等社會保障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