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花芍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花芍藥

中文名稱:白花芍藥

拉丁學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

界:植物界

白花芍藥(學名:Paeonia sterniana Fletcher)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莖高50-90厘米,無毛。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葉3深裂或近全裂;頂生小葉3裂至中部或2/3處,側生小葉不等2裂,裂片再分裂,小葉或裂片狹長圓形至披針形,長10-12厘米,寬1.2-2厘米。

生長于山坡草地和林下。分布 於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等地。各城市和村鎮多有栽培。

信息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毛茛目

科:毛茛科

屬:芍藥屬

種:白花芍藥

形態

​白花芍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50-90厘米,無毛。下部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葉3深裂或近全裂;頂生小葉3裂至中部或2/3處,側生小葉不等2裂,裂片再分裂,小葉或裂片狹長圓形至披針形,長10-12厘米,寬1.2-2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

花盛開1朵,上部葉腋有發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9厘米;苞片3-4,葉狀,大小不等;萼片4,卵形,長2-3厘米,寬1-1.5厘米,干時帶紅色;花瓣白色,倒卵形,長約3.5厘米,寬2厘米;心皮3-4,無毛。

蓇葖卵圓形,長2.5-3厘米,直徑約1厘米,成熟時鮮紅色,果皮反卷,無毛,頂端無喙,有也極短。果期9月。[1]

生長環境

芍藥性喜陽光、喜溫、喜肥和一定的耐寒、耐旱特性。在年均溫14.5℃,7月均溫27.8℃,極端最高溫42.1℃的條件下生長良好。芍藥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發出土,4-6月為生長發育旺盛時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開始枯萎,這時是芍藥甙含量最高時期。芍藥種子為上胚軸休眠類型,播種後當年生根,再經過一段低溫打破上胚軸休眠,翌春破土出苗。[2]


分布地域

產中國西藏東南部(波密)。生海拔2800-3500米的山地林下。[3]

繁殖方法

可用株叢,選在9月或3月底-4月初頂芽破土而出的時間。要注意分根,可把根部保留15厘米,合理施肥。栽前施有機肥,花蕾形成前施氮磷鉀複合肥,花蕾形成期少施磷鉀肥,花後施氮磷鉀複合肥,果未形成時摘除。

主要價值

藥用:活血祛瘀,解毒消腫。 窄葉芍藥根部可供藥用。味苦,性微寒,歸肝脾經,有活血散淤、清熱涼血作用,用於胸肋疼痛、腹痛、痛經、經閉、吐血、衄血、目齒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窄葉芍藥水-醇提取物有顯著鎮靜和一定的鎮痛作用,還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進食慾和消化功能。

園林:窄葉芍藥花形美,艷麗,可用於園林綠化景觀營造。在園林中成片種植,花開時十分壯觀,適合公園、花壇、綠地種植,可作花境,亦可在林地邊緣栽植,配植矮生、葡匐性花卉,還可單株或數株栽植,欣賞其花色,並可栽於以芍藥構成的花園,其園林價值很高。

參考資料

  1. 白花芍藥,植物網
  2. 白花芍藥,植物網
  3. 白花芍藥,植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