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蓮河水庫

中文名稱;白蓮河水庫

地點;湖北省東部浠水中游

地位;湖北省的第三大水庫

總庫容;12.5億立方米

動工時間;1958年

白蓮河水庫是鄂東第一人工水庫。是浠水流域的骨幹水利工程。1958年秋動工興建,1960年10月主壩攔洪蓄水。水庫承雨面積1800平方公里,總庫容11.04億立方米,占流域總蓄水量的82.6%,是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養魚、航運、綜合利用的多功能水庫。[1]

目錄

序言介紹

白蓮河水庫位於湖北省東部浠水中游,位於大別山南麓,是湖北省的第三大水庫,鄂東第一水庫,距離浠水縣城東30公里的白蓮鎮區邊。[2]

白蓮河水庫為適應度汛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原則,以「注重實戰、鍛煉隊伍,磨合機制、完善預案」為目的,以戰代練,檢驗洪水應急處置是否按預案執行以及具體執行能力如何開展的防洪調度演練。[3]

演練以連續強降雨背景下白蓮河水庫壩前水位持續上漲接近汛限水位,急需開閘泄洪,探索新形勢下水利部門調度操作流程,對值班值守、會商研判、下達指令執行等全過程進行實戰演練,並提前通知有關縣級水利部門啟動預案,同步告知市直相關部門做好準備工作,切實保障白蓮河下游安全。

歷史沿革

1958年 8月動工興建,1960年10月大壩建成攔洪蓄水。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總庫容12.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發電為主,兼顧防洪、養魚航運的綜合利用水庫。正常蓄水位為104米,相應庫容為8億立方米。樞紐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大壩、副壩、溢洪道、非常溢洪道和東、西乾渠渠首。灌區灌溉農田近4萬公頃,電廠裝機4.5萬千瓦。防洪影響範圍內有浠水縣城及十多個鄉鎮,共30萬人口和29萬畝農田,還有京九鐵路、黃黃公路、柳界公路等主要交通幹線及大量其它基礎設施。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黃岡人民艱苦奮鬥,眾志成城,在河谷狹窄,水流湍急的"石險灘"築起了百餘米高的大壩。如今白蓮河水庫已經成為遠近文明旅遊景勝,有着奇特的自然風光。庫畔群山連綿,樹繁竹茂,水青山秀,民風淳樸。近年庫區羅田境內月山村修建大型黃岡抽水蓄能電站,帶動了白蓮鎮區和白蓮鄉村附近經濟的極大發展。庫區名勝古蹟較多,附近有唐代始建的大王廟,有位於懸崖上的白蓮寺、下馬寺。庫面上島嶼遍布,碧水縈迥,漁帆片片,煙水蒼茫,在水上乘船觀光如夢幻仙境。

自然資源

白蓮河水庫水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餌料豐富,年均產鮮魚101.1萬公斤,近年畝產超過25公斤,是全國大型水庫平均畝產量的兩倍左右。該庫是黃岡地區第一個人工繁殖魚苗成功的試點,曾創網箱養魚畝產2.7萬公斤的全國新記錄。國內外先後慕名前來參觀訪問者達千餘人。

白蓮河水庫綜合效益顯著,為振興鄂東經濟,促進鄂東工農業發展,改善灌區生態環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運行25年,直接經濟收入達1.2億元,是該工程總投資的兩倍多,社會效益更為顯著。

本工程是一個兼有防洪灌溉、發電、航運、水產養殖功能的綜合利用大(一)型水利樞紐工程。 白蓮河水庫樞紐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防洪標準偏低。2000年2月,湖北省水利廳組織專家對該水庫進行了安全鑑定,確定水庫為三類壩。因此,急需對該工程進行改擴建。 除險加固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第二溢洪道,主壩防浪牆加高。

旅遊資源

白蓮河水庫有着獨特的自然風光。這裡,群山連綿,樹繁竹茂。沿河兩岸,峭壁挺拔,怪石林立,文物眾多,有鄂東佛教名山斗方山,有中唐修建的大王廟,有在懸崖石壁上修建的石廟等。河面上,島嶼密布,碧水縈繞,波光粼粼,魚跳鳥躍,煙霧茫茫,乘座遊船猶如進了夢紀般的"仙境"。白蓮河水庫大壩下,樓房林立,石房鱗次櫛比。有年發電量一億度,擔任中南電網調峰任務的白蓮河發電廠,還有白蓮河鋁廠、白蓮設備廠等大中型企業。白蓮河鎮區內還是白蓮河、泄洪河沈家河的匯合處、三條河上架起了三座各具風格、相互映襯的公路大橋,把白蓮河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壯麗畫圖。

相關視頻

白蓮河水庫全力泄洪

2016浠水白蓮河水庫筏釣翹嘴

白蓮河水庫泄洪 浠水河承受巨大行洪壓力

參考資料

  1. 湖北浠水白蓮河水庫釣魚記 , 釣魚之家論壇 2019-7-24
  2. 白蓮河水庫 , 地理百科-查字典地理網 2020-03-17
  3. 白蓮河水庫成功開展防洪調度演練 , 黨政機關 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