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菜 (十字花科蔬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據考證,在我國新石器時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遺址發現的白菜籽距今約有6000年-7000年。明代李時珍引陸佃《埤雅》說:「菘,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謂之白菜。」

白菜19世紀傳入日本、歐美各國。如今的白菜種類很多,北方的白菜有山東膠州大白菜、北京青白、東北大矮白菜山西陽城的大毛邊等。南方的白菜是由北方引進的,其品種有烏金白蠶白菜雞冠白雪裡青等,都是優良品種。

白菜為東北及華北冬、春季主要蔬菜。菜葉可供炒食生食鹽醃醬漬,外層脫落的菜葉尚可作飼料。

白菜形態特徵

白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高40-60厘米,白菜全株稍有白粉,無毛,有時葉下面中脈上有少數刺毛。

基生葉大,倒卵狀長圓形至倒卵形,長30-60厘米,頂端圓鈍,邊緣皺縮,波狀,有時具不顯明牙齒,中脈白色,很寬;有多數粗壯的側脈,葉柄白色,扁平,長5-9厘米,寬2-8厘米,邊緣有具缺刻的寬薄翅;上部莖生葉長圓狀卵形、長圓披針形至長披針花鮮黃色,直徑1.2-1.5厘米;花梗長4-6毫米;萼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直立,淡綠色至黃色;花瓣倒卵形,長7-8毫米,基部漸窄成爪。長角果較粗短,長3-6厘米,寬約3毫米,兩側壓扁,直立,喙長4-10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圓;果梗開展或上升,長2.5-3厘米,較粗。種子球形,直徑1-1.5毫米,棕色。花期5月,果期6月。[1]

白菜球色

依據剖面的顏色,大白菜的球色可分為白色、淺黃色、黃色、桔紅色和紫色等(見右圖)。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京秋新56號、北京小雜56號為翻心類型、淺黃色大白菜。日本和韓國最早育成了黃色和桔紅心大白菜品種,並相繼在我國推出了一些黃色和桔紅心大白菜品種,如強勢等。黃心的春白菜品種和春娃娃菜品種為反季節高山蔬菜的主推品種,占有重要的市場份額。繼黃色、桔紅心大白菜後,國內育成了紫羅蘭小白菜、紫冠小白菜和京研紫快菜等白菜品種,韓國還育成了紫寶等紫色大白菜品種,紫色大白菜具有色澤艷麗、風味獨特和富含花青苷等優點。

白菜原分布

中國華北,中國各地廣泛栽培

白菜比較耐寒,喜好冷涼氣候,因此適合在冷涼季節生長。如果在高溫季節栽培時,容易發生病蟲,或品質低劣,產量低,所以不適合在夏季栽培。它對低溫的抵抗能力非常強。溫度達-3℃以後,如能逐漸升溫,也能恢復生長,但若達到-8℃以後,氣溫繼續下降到-11℃左右時,則不能恢復正常生長而遭受凍害。白菜適於栽植在保肥、保水並富含有機質的壤土與砂壤土及黑黃土,不適於栽植在容易漏水漏糞的砂土,更不適於栽植在排水不良的粘土。

白菜無公害生產技術

產地要求

地塊

土壤條件應符合NY/T5010—2016的規定。

水源及水質

要使用清潔、無污染的水源,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2005的規定。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豐產、商品性好、抗逆性強、耐貯藏的品種,如『改良青雜3號』等品種。種子質量應符合GB16715.2—2010瓜菜作物種子第2部分:白菜類的要求。

種植時間

播種時間一般在8月1日-20日。

施肥整地

667m2施腐熟有機肥2000-3000kg,硫酸鉀型複合肥(m氯:m磷:m鉀=15:15:15)60kg作基肥,所用肥料要符合NY/T496-2010標準。深耕30-40cm,整平耙細後起壟,壟距60cm,壟的標準為底寬35-40cm、項寬20-25cm、壟高20cm。機械起壟時要求起壟機配帶鎮壓器,將土壟壓實,利於播種。

澆水造墒

土壤墒情不足時,在施入基肥後整地前要澆水造墒,灌溉水要符合GB5084—2005標準。

精細播種

秋季大白菜主要播種方式為直播,直播又分為條播和穴播兩種方式。

條播

在壟中央開0.5-1.0cm深的淺溝,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然後覆土壓實,667m2用種量120g左右。也可採用白菜播種機,在壟頂部中間位置進行播種,667m2用種量80-100g,播種機要配帶覆土、鎮壓設施。

穴播

在壟頂部按55cm左右穴距,與土壟垂直方向開長10-15cm、深1.0-1.5cm的溝穴,每溝穴播種5-6粒種子,播後蓋細土1.0cm壓實,667m2用種量100-120g。 田間管理

間苗

出苗後5-6d第1次間苗,去弱留強,條播的留苗間距2-3cm;大白菜3~4片葉時進行第2次間苗,條播地塊的苗距8cm,穴播時每穴留3株左右;再過5-6d時進行第3次間苗。

定苗

幼苗生長25d左右到達團棵期,按株距50-60cm定苗,667m2留苗2000株左右。發現缺苗應及時補栽,補苗宜在晴天下午或陰天,栽苗後及時澆水。

中耕除草

進行3次中耕,分別在第2次間苗後、定苗後和蓮座中期進行。中耕結合鋤草。

合理澆水

如果底墒水不足,播種後及時澆水,保證齊苗壯苗。間苗、定苗後各澆1水。蓮座初期澆水促進發棵。結球期結合追肥進行澆水,澆水量要大、要勻。後期適當控水促進包心。

適時追肥

蓮座期667m2追施氮、磷、鉀複合肥15-20埏。結球初期,667m2追施氮、磷、鉀複合肥30-40kg。收穫前20d內不再追肥。結合噴藥於蓮座期開始每7-10d噴灑1次葉面肥料,共2-3次,採用0.5%的尿素和0.5%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在16:00以後噴灑。

白菜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化學防治。農藥施用嚴格執行NY/T1276—2007和GB/T8321.10—2018(所有部分)的規定。

農業防治選用優良品種,培育壯苗,適時播種,輪作倒茬,加強管理,清潔田園等。

物理防治

採用黃色黏蟲板誘殺蚜蟲、白粉虱等害蟲。

糖醋液誘殺:糖醋液配製是3份糖、3份醋、1份高度白酒,加水10份,再加90%晶體敵百蟲0.1份,調勻裝入大碗內,每80m2放置1隻,白天蓋好,晚上打開,10-15d換1次糖醋液。

生物防治

釋放天敵,如捕食蟎、寄生蜂等;使用生物農藥如蘇雲金桿菌、阿維菌素等;施用生物菌肥吲。

化學防治

蚜蟲、白粉虱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啶蟲脒1000-1500倍液交替使用,噴灑2-3次,注意噴灑葉片背面。菜青蟲、甜菜夜蛾在3齡前用2.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4.7%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交替噴霧。霜霉病用25%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輪換使用,7-10d噴1次,連續防治2-3次。軟腐病用72%農用硫酸鏈黴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收穫

11月中旬以後,大白菜基本停止生長,進入收穫期。12月初以後應及時收穫,以防凍害發生。[2]

白菜營養成分

每百克白菜中含水分95.14克、蛋白質0.86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9克(其中含膳食纖維0.94克)、維生素A 13毫克、胡蘿蔔素80毫克、硫胺素0.03微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4毫克、維生素C 28毫克、維生素E0.36毫克、鈣35毫克、磷28毫克、鉀90毫克、鈉48.4毫克、鎂9毫克、鐵0.6毫克、鋅0.61毫克、硒0.39微克、銅 0.04毫克、錳0.16毫克,其中含異亮氨酸34毫克、亮氨酸55毫克、賴氨酸46毫克、硫氨基酸28毫克。

白菜所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多於蘋果和梨,所含微量元素亦很突出,其中鋅的含量比一般蔬菜及肉、蛋等食品都多。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白菜是一種營養極其豐富的大眾化蔬菜,也是人體所需微量元素的寶庫。有「百菜不如白菜」、「冬日白菜美如筍」之說。

如果與肉類同食,既可增添肉的鮮美味,又可減少肉中的亞硝酸鹽類物質。正如俗語說:「肉中就數豬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鮮。」

通過測定黃色、桔紅心和普通白心大白菜的主要營養成分,結果表明:在3種球色大白菜中,桔紅心大白菜品種的VC、β胡蘿蔔素、粗纖維、Ca、Fe、硫氰酸根含量最高,黃色品種β胡蘿蔔素、粗纖維、Ca、Fe、硫氰酸根含量次之,而白心品種除VC含量顯著高於黃色品種外,其餘營養成分含量均最低。桔紅心大白菜最適於生食涼拌或做湯。

白菜主要價值

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大白菜含豐富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而且,大白菜的維C含量高於蘋果和梨,與柑橘類居於同一水平,而且熱量還要低得多。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說:「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並說「冬汁尤佳」。

白菜還是減肥蔬菜,因為白菜本身所含熱量極少,不至於引起熱量儲存。白菜中含鈉也很少,不會使機體保存多餘水分,可以減輕心臟負擔。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多吃大白菜還可以減肥。[3]

白菜食用注意

烹調蔬菜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洗後切。對於大白菜、捲心菜等包葉菜類蔬菜,可將外圍的葉片去掉,內部菜葉用溫水泡一下再逐片用流水沖洗。

白菜易儲藏,價格實惠,而且可跟多數菜餚搭配,是名副其實的「平民菜」和「百搭菜」。縱使白菜千般好,其中葉綠素等營養素的量遠遠低於綠葉蔬菜。因此,「百菜獨有白菜好」的說法有些片面,不同蔬菜各有優勢,搭配食用才更符合營養平衡的原則。

白菜趣談

白菜,在民間俗稱「百姓之菜」,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唯有經過霜打後的白菜,味道才特別鮮美。「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宋代范成大的這首《田園雜興》就是專門盛讚冬日白菜之美味的。說這個時節的白菜甜如蜜藕,但又比蜜藕更加鮮美。大美食家蘇軾贊得更誇張:「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居然直接將白菜與羊羔、熊掌相媲美了。古人對白菜之喜愛,可見一斑。

白菜古時稱「菘」。最早的記載見於三國時期的《吳錄》:「陸遜催人種豆、菘。」但廣泛種植應該是在唐代。食療家孟詵就在他的《食療本草》中有過記述:「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不但說其味美,還發現了它的食療功效。文人雅士更是極為推崇,韓愈就是一個。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後,韓愈因避謗毀,又因「日與宦者為敵」,被降職河南(洛陽)縣令;其間,孟郊、盧仝等人居於洛陽,與韓愈並稱「韓孟詩派」。有一年冬天,大雪飄飄,孟郊、盧仝來訪,韓愈把儲藏的白菜細細切絲,加湯慢燉,滿滿一碗好像燴銀絲,配上屋外新挖出的冬筍。眾人品菘嘗筍,煮酒論詩,好不酣暢。韓愈更是欣然寫下了「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的佳句盛讚「菘、筍」之美味。

劉禹錫也有詩云:「只恐鳴騶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嘗。」他竟然把未能吃到晚秋的菘菜當作一種遺憾。可見古人這「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的說法,的確非妄言也。

但將「菘」稱之為「白菜」者,最早應是宋代的楊萬里。「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冰蔬與雪虀,靈隱山前水精菜,近來種子到江西。」(虀,就是搗碎的菜)這首詩的題目便是《進賢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同是宋代的吳則禮也發出過「擬向山陽買白菜,團爐爛煮北湖羹」的感慨。看來,那時候白菜的吃法還很單一,就是放進白水裡煮煮而已,卻已然是讚不絕口了。

其實將白菜稱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齊老不但愛吃,更愛畫,其中有一幅寫意的大白菜圖,畫面上點綴着幾顆鮮紅的辣椒,並題句說:「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體現了齊老對白菜的喜愛。稱白菜為「蔬之王」,絕對名副其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