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蛉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蛉子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白蛉子,由卵變蟲,長出翅膀成了蛾。它成蛾飛時有小咬那麼大,蚊子的半個大。白蛉子有許多種,有幾種唯獨生存於新疆,公的以吸食植物液體為生,母的專食人血動物血。它是一種寄生蟲(利什曼原蟲)的傳播者,使人得黑熱病。它吸人血時就把寄生蟲帶進了人體。那寄生蟲要在人體內潛伏小半年才發作出來,表現為發熱、出汗、怕冷、渾身不舒坦、食欲不振,後來就鼻子和牙齦出血、貧血、肝脾腫大、皮膚變黑,還會轉成支氣管炎、肺結核,或致死。

簡介

成蟲體呈灰黃色或淺灰色,體長1.5~4.0mm,全身密被細毛(圖18-7)。頭部球形。複眼大而黑,無單眼。觸角細長,分為16節。口器較粗短,約與頭等長,為刺吸式。觸鬚5節,向下後方彎曲。口腔內有口甲和色板,咽內有咽甲。胸背隆起呈駝背狀。翅和平衡棒各一對。翅狹長,末端尖,被有細毛。停息時兩翅向上豎立且左右分開,與軀體約呈45º角。足細長。腹部第2~6節背面的毛多為豎立(白蛉屬)或多為平臥(司蛉屬)。腹部後端,雌蛉有1對尾須,腹內有受精囊;雄蛉形成複雜的外生殖器。成蟲的口甲、色板和咽甲以及雄性外生殖器與雌性受精囊的形態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評價

白蛉為完全變態昆蟲。生活史有卵、幼蟲、蛹和成蟲四期(圖18-7)。卵呈長橢圓形,卵殼具紋跡,長約0.4mm,棕褐色。在適宜條件下,6~12天孵化出幼蟲。幼蟲小毛蟲狀,白色。分為4齡。1齡幼蟲長1.0~1.5mm,4齡幼蟲約3mm。幼蟲尾端具尾鬃,1齡幼蟲1對,2至4齡幼蟲2對。幼蟲以土壤中有機物為食,一般25~30天化蛹。蛹體外無繭,尾端連附有4齡幼蟲蛻下的皮,淡黃色,長約4mm。蛹不食不動,約經6~12天後羽化為成蟲。成蟲羽化後12~13小時內即可交配。雄蛉可交配2~3次,雌蛉通常一生交配一次,多在吸血前進行,吸血後3~4天產卵,可產卵多次,一生產卵60~80個。整個生活史所需時間與蛉種、溫度、濕度以及食物充足與否有關。21~28°C是白蛉發育的適宜溫度,從卵發育至成蟲約需6~8周。中華白蛉有68%的4齡幼蟲產生滯育至翌年春化蛹。雌蛉可存活1個月左右。[1]

參考文獻

  1. 白蛉子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