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話史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話史記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書  名;白話史記

作  者;(漢)司馬遷

譯  者;盛廣智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4月1日

頁  數;813 頁

定  價;68 元

開  本;16 開

裝  幀;平裝

ISBN;7807026898,9787807026891

版  次;1

'''白話史記'''》是2008年4月1日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漢)司馬遷,譯者是盛廣智。[1]

內容簡介

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在漢武帝為鞏固封建統治而實行獨尊儒術、罷黜百家政策的年代裡,戰國以來的百家爭鳴漸趨沉寂,許多作家或皓首窮經,或歌功頌德,其作品多顯得思想貧乏或流於一般。唯有司馬遷超世拔俗,格調獨標,以他的反抗精神和創造精神,寫成一部彪炳千古、輝耀百代的偉大的歷史著作和文學著作,這就是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從而開創了紀傳體史學和傳記體文學的光輝範例,也奠定了司馬遷在史學和文學領域中的獨特的地位。

司馬遷(前145—約前87年),龍門(今陝西韓城)人。他的一生基本上是與漢武帝相始終的。

司馬遷生在一個有治史傳統的家庭中,他的先世都是周代的史官。其父司馬談是漢武帝時的太史令,學識淵博,見聞頗廣,曾「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談寫過一篇<論六家要指]]》,把春秋、戰國以來的百家之學概括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並逐一對這六家的思想進行評述。對於前五家,司馬談多取分析批判或排斥的態度,而對道家則多所褒揚,並作了更多的肯定,認為它兼有各家所長而無其所短。司馬談的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在《論六家要指》中表現出的敢於與正統的儒家思想相抗衡的批判精神,對司馬遷的人格發展與思想成長,無疑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幼年時司馬遷跟父親住在家鄉,「耕牧河山之陽」,後隨父至長安,曾就師於經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 ,

司馬談作為朝廷史官,有接觸「天下遺文古事」的方便,曾立志要撰寫一部為「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作傳的史書,但一直未能如願。公元前110年,司馬談死。臨終前,他囑咐司馬遷說:「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激動地表示:「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史記·太史公自序》)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承父職為太史令,便開始為《史記》的撰寫搜集材料,準備條件。約在公元前104年,他正式開始了《[[史記>的寫作。

圖書目錄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代前言)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卷二 夏本紀第二

卷三 殷本紀第三

卷四 周本紀第四

卷五 秦本紀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卷十三三代世表第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禮書第

卷二十四 樂書第二

卷二十五 律書第三

卷二十六 曆書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書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禪書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書第七

卷三十 平準書第八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句踐世家第十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

……

參考來源

第11話 史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