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話詩指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後打破舊詩格律,不拘字句長短、用白話寫的詩,也稱「語體詩」、「白話韻文」。[1]
基本內容
白話詩指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後打破舊詩格律,不拘字句長短、用白話寫的詩,也稱「語體詩」、「白話韻文」。現代不多用「白話詩」這個名稱,只稱「詩」,把傳統格律詩稱為舊體詩。胡適1919念2月在《新青年》二卷六號上發表的八首白話詩,是新詩運動中出現的第一批白話新詩,他的《嘗試集》(1920年),是我國第一本白話詩集。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安徽宣城市績溪縣人(生於上海浦東川沙),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中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曾擔任過國立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私立南開大學校董會董事等職,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