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釉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釉瓷

明永樂時著名的甜白瓷了。它可能是中國白瓷製作的最高水準了。色白而嫩,如白糖一般,故名。胎體極薄,屬於「半脫胎」(所謂「脫胎」,簡單地說就是指只有釉,沒有土胎的「瓷器」,實際上只有現代工藝才做得到)。明人詩句贊曰:「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尤言其輕、薄、透。故工藝難度極高,非御用官窯的景德鎮窯不能製作。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一般瓷土和釉料,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氧化鐵,器物燒出後必然呈現出深淺不同的青色來。如果釉料中的鐵元素含量小於0.75%,燒出來的就會是白釉。古代白瓷的製作,並不是在釉料中加進白色呈色劑,而是選擇含鐵量較少的瓷土和釉料加工精製,使含鐵量降低到最少的程度。這樣在潔白的瓷胎上施以純淨的透明釉,就能燒制白度很高的白瓷。白釉出現於北朝。北齊范粹墓出土的白瓷,是我國至今所見的最早的白瓷。[1]


於1959年河南省安陽縣出土,據測定造於隋開皇年間,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棋盤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棋盤的橫豎線各19道,共有361個交叉點,這說明早在隋代中國圍棋盤已發展為19路了。此外,棋盤的四個角的四顆星和棋盤中央的天元都被重點標明。[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