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霓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霓鎮位於鄂南三縣的中心。東連咸寧,南接江西,西通湖南,北鄰蒲圻。帶三鎮二鄉,通三省六縣。境內106國道和杭瑞高速公路東西橫貫,高速公路出口位於本鎮石山村鏡內,離鎮政府僅3.4公里;雋水、高堤、大市崇陽縣三大河流匯集本鎮三溪村境內進陸水入長江,自古是崇陽縣東部交通樞紐,周邊物資集散地,素以人氣旺,商貿活而著稱。全鎮版圖面積187平方公里,轄22個村,1個社區,181個村民小組,12428戶,64890人,其中集鎮人口32000人。[1]
白霓歷史
白霓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嘉靖40年(公元1561年)邑商熊白霓為方便百姓,捐資建橋於大市河上,為銘善舉,故以「白霓」命名。至今已歷明、清、中華民國四百多年的歷史。
白霓鎮方圓不過100多平方公里,面積雖不大,但歷史悠久,文化深厚。1977年,白霓鎮出土的商代銅鼓,據考證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的象徵白霓文化深厚,景觀璀璨。這裡吟唱出了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崇陽廣泛流傳的民間長篇敘事詩《鍾九鬧漕》;1977年,在本鎮大市出土的商代銅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的象徵;1979年,治內出土的獸面紋提梁卣是青銅藝術瑰寶;鎮西南金城山上有宋太史黃庭堅讀書遺蹟——金城墨沼,為「崇陽古八景」之一;建於後唐和宋代崇陽歷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石梘堰、遠陂堰,至今已越千年,仍灌溉着萬畝良田,瀑布飛流,氣勢壯觀,成為一大奇觀;有聞名暇邇的浪口溫泉;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陸遜曾屯兵金城山;有太平天國將士與清軍血戰歇馬山古戰場遺址。建於明清時代的石板街,全長350米,青石路,朱木門,馬頭牆,斗拱楣,雕欄畫柱,具有強烈的文化氛圍與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中華傳統民居的寶貴遺產,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資源,吸引了南來北往的客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建成的大市渡槽構思新巧,造型奇美,成為一絕。
白霓大市渡槽
據崇陽縣地方志的姜主任介紹,明、清以來,當鋪和各種商號、大小手工業作坊、商販攤點、交易市場均集中於此。當年,白霓是長沙至武昌的古驛道必經之地,這條石板街正是驛路的通道。再加之大市河穿過石板街東頭,流入陸水河,匯聚於長江,水運也十分便利。 清末民初,白霓鎮是周邊地區重要的商貿集鎮,這裡成了三省交界之地各種土特產品和農副產品的散集地。當地出產的茶葉、烏臼油、羊山紙、稻穀,還有江西一帶的桐、茶油,從這裡裝船運往武漢,然後換回糖、鹽、布匹及一些生產、生活必需品,除供應白霓鎮本地之外,還遠銷通山與周邊的湖南、江西等地。
由於白霓鎮上物品豐富,商人們誠信經商,特別受到附近江西人青睞。清代詩人沈哲卿曾賦詩描述當時的情景:「城中多共遠高棲,辦得蘇杭百貨齊;十字街頭人濟濟,高樓鋪面屬江西。」時至今日,周邊許多的江西人逢年過節,都趕到白霓鎮來購置商品。也許正是江西人與本地人頻繁來往,以至於當地方言更接近江西口音。
漫步石板街,迎面而至的青石巷歷經歲月洗禮更顯幽靜狹長,置身滿街的朱木門、馬頭牆和雕欄畫柱中,不禁浮想連翩,仿佛穿越時空,一下回到了清朝年間。
白霓千年古堰
青石條鋪成的路面早已被飛逝的光陰研磨得凸凹不平,街旁靜靜佇立的古老商鋪,就像一位年邁的老人,安詳地在落日餘暉中追憶似水年華。街上最惹眼的是那鱗次櫛比的鋪面。鋪面為杉木板槽門,當地人稱為「鋪門」,早上卸下來,木板當成鋪面,晚上裝上去木板又變成了門。如今鋪門上曾經鮮艷的朱紅色因走過太長的歲月而變得晦暗,布滿滄桑,但觸摸着這一塊塊厚實的鋪門,依舊能感受到昔日的喧囂與繁華。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曾經明朗光鮮的鋪門如今晦暗而斑駁,石板街上大部分商鋪早已大門緊閉。住在石板街的70多歲的劉爹爹告訴我,早些年,由於鎮裡的新街建立了,鎮中心已經從這裡轉移過去,做生意的也都搬到那邊去了,石板街基本上成了居民區。
沿街漫步,思緒飛揚。想到當年曾經生意繁盛、商鋪林立的石板街如今風華全無,心中不免悵然。微風輕拂,送來陣陣清新甜膩的油香味。
白霓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清京劇名伶米應生,白霓麻石米家人,為京劇創始人之一;清道光年間邑人鍾人傑聚眾萬餘,發動抗漕賦反清廷起義,攻克五縣,波及湘、鄂,震驚朝野;邑人王世傑曾任武漢大學第一任校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長、國民黨宣傳部長、外事部長;邑人殷承楨1934年參加紅軍長征,1964年授予少將軍銜,曾任財政部軍管委員會主任;邑人丁先覺積極參與我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現任中國建設銀行監事會主席;邑人丁化國被授予全國特級戰鬥英雄,受到鄧小平主席的親切接見。目前,全鎮共有大中專學歷(包括在校學生)的人員4818人,占總人口的7.6%。 [2]
白霓發展
白霓與時俱進,特色鮮明。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換思想,科學發展謀發展。當官不在大小,要當出質量來;要求黨員幹部用好「四盆水」,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用「一盆水」洗腦換思想,洗出黨員幹部銳意進取的蓬勃朝氣;用「一盆水」洗臉樹形象,洗出黨員幹部一心為民的公僕風采;用「一盆水」洗手保廉潔,洗出黨員幹部克己奉公的清白本色;用「一盆水」洗腳勤為民,洗出黨員幹部扎紮實實的工作作風。着力實現「四子」目標:加強黨建盤活鎮村班子;發展生產找准致富路子;示範引導解決百姓票子;依法行政確保不出亂子。
白霓前景廣闊,事業輝煌。近年來,白霓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工作全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打造新天府,建設新天城」的戰略部署,就規劃、開發、保護、建設新天府的「大天井」白霓,黨政一班人精誠團結,振奮精神,乘勢而上,立足用改革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堅持「以城興鎮、產業強鎮、商貿活鎮、旅遊亮鎮」的工作思路,按照「農業看基地、工業看廠房、集鎮看建設、幹部看作風」的工作目標,落實了三大規劃:集鎮規劃、村莊規劃、產業規劃;實施了三大舉措:堅持科學發展謀發展,謀打白霓事業振興的「三場硬仗」;堅持執政為民樂.為民,樂做白霓人民關注的「三件大事」;堅持社會和諧促和諧,促演白霓人民萬眾一心的「三台大戲」。至2010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100元,規模企業9家,計劃生育率93%,是全省「百鎮千村」示範鄉鎮,全省8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之一,被湖北省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白霓鎮地處鄂東南,農林資源豐富,逐漸成為投資創業的熱土。武漢正大公司投資300萬元與後溪村聯合設立崇陽縣珍昌養殖場,建立生豬養殖基地;北京商人姜曉紅投資200萬元設立崇陽縣青源農貿有限公司,從事荒山林木開發;回鄉創業人員王治明投資100萬元設立崇陽縣浪口藍天開發有限公司,從事淡水魚養殖。
農村產業政策的優惠,也大大激發了本地資本的進入。崇陽縣碧雲牧業飼料有限公司追加投資500萬元,在洪泉村建立了現代化的生豬養殖基地;程光志投資20萬元設立了崇陽縣光遠畜牧有限公司,在龍泉村建立了菜牛養殖基地;崇陽縣石梘堰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50萬元,在油市村建立了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至目前,白霓鎮從事農林經營的企業已達18家,註冊資本達1890萬元,據統計,這些涉農企業將帶領全鎮農民人均年增收260元。[3]
白霓麻花
在白霓鎮,民間生產小麻花已有200多年歷史,鼎盛之時,鎮上幾乎家家戶戶炸麻花。當地人做好麻花後,挑着擔子、推着小車,到湖南嶽陽、江西修水等地四處叫賣,深受周邊民眾的喜愛。 循着香味,我走到一戶做麻花的人家門口,一家人正忙得不亦樂乎。陪同我的白霓鎮鎮委書記陳洪豪告訴我:「可別小瞧這小小的麻花,我們鎮生產的系列麻花早已擺上滬、寧、杭地區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國際著名大超市櫃檯,在全國除拉薩以外的各大省會城市都設有經銷點,還遠銷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白霓鎮的支柱產品。」 兒時的鄉土小吃如今竟飄香世界,陳書記的一番話着實令我吃驚。如今,白霓鎮已有麻花生產企業60多家,總產值高達近億元。為了給麻花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今年,白霓鎮在106國道旁興建了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的「麻花工業園」,其目標是:打造中國麻花第一鎮!麻花產業也正在帶動着白霓鎮的其他產業。 離開白霓鎮之際,我特意一大早起來,獨自來到石板街,晨暉籠罩中的石板街分外寧靜。時過境遷,石板街昔日的商貿繁華已淹沒於歷史之中,但其經過幾百年來歷練和積澱的商業文化與從商之道,如今正在勤勞智慧的白霓鎮人身上大放光彩。[4]
旅遊白霓
人文歷史厚重、自然景觀優美的白霓鎮日前開始申報湖北省旅遊名鎮,這是崇陽縣首個申報省級旅遊名鎮的鄉鎮。
白霓鎮自古是該縣東部交通樞紐,周邊物資集散地。
歷來商賈雲集,商貿繁榮,文化深厚,景觀璀璨。這裡吟唱出了民間長篇敘事詩《鍾九鬧漕》。1977年,在大市出土的商代銅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成為崇陽古代文明的象徵。鎮西南金城山上宋太史黃庭堅讀書遺蹟——金城墨沼,為「崇陽古八景」之一。建於後唐的著名水利工程石梘堰,被稱為千年古堰。建於明清時代的石板街,全長350米,青石路,朱木門,馬頭牆,斗拱楣,雕欄畫柱,具有強烈的文化氛圍與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中華傳統民居的寶貴遺產,是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資源。清京劇名伶米應生,為京劇創始人之一;邑人王世傑曾任武漢大學第一任校長。
白霓山清水秀,泉溫洞奇,林茂竹修,生態良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雋水河畔,山不高而秀麗,水不深而清澈,兩岸風景如畫,美不勝收,遠近聞名的浪口溫泉,因交通閉塞及資金匱乏等原因,一直養在深閨無人識。開發雋水,開發浪口溫泉,白霓人民夢寐以求。
金龍農莊
4月28日,我縣首家集體合作方式的農莊——白霓鎮金龍農莊正式開張迎客。副縣長魏繼傑出席農莊開張儀式並剪彩。
金龍農莊位於106國道旁,交通便利,是一個集飲食、觀光、垂釣、休閒於一體的現代農莊。農莊占地1000畝,分為飲食文化區、特色養殖區、旅遊休閒區和垂釣觀賞區。
天然溶洞(開發中)
2009年7月21日 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五組地段發現一個天然溶洞。
該溶洞位於月山山脈中段大市渡糟,大市村河畔上游。進入溶洞,首先看到的是一個約20米長、10米寬的天然大廳,有數處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洞內洞外兩重天,洞內涼風習習,流水潺潺。
崇陽發現一天然溶洞 位於白霓鎮大市村
最早發現此洞的是當地一丁姓農民。據當地村民說,此洞乃明末清初,大市村當地一拔貢王長順送闖王李自成通往通山九宮山的地下通道。天然溶洞到底有多長,目前還無法獲知,當地村民行進2000多米,還是沒有走到盡頭。
目前,崇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關注該溶洞,縣主要領導已前往當地考察調研,白霓鎮政府和大市村也正在進行前期的基礎設施的建設開發,天然溶洞將會作為崇陽的一大旅遊特色推向市場和遊客。
目前,武漢三特索道公司、湖北綠色大地公司、武漢龍泉谷旅遊開發公司將10多億元資金注入白霓,將全力打造以「溫泉」、「漂流」、「戶外運動」為主題的旅遊產業。
浪口溫泉
田野牧歌•浪口溫泉會所是中國頂級的奢華溫泉度假酒店,傳承中國民居文化,提供現代五星級管家式服務,在千年溫泉的浸潤下帶來最地道的中式田園養生度假體驗。
浪口溫泉會所位於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咸寧是中國最富盛名的溫泉之城,崇陽的秀山麗水間隱秘着噴涌千年的老泉——浪口溫泉,古書贊其「沸熱如湯,可以愈疾」。浪口溫泉的偏硅酸含量和氡含量均達到醫療用標準,日出水量達4000立方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