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鱘(學名:Psephurus gladius),或稱作中華匙吻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魚類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劍吻白鱘,因為其吻部長狀如鴨嘴,也可俗稱為鴨嘴鱘,也有些白鱘的吻平直如劍,因此也可被稱為「象鼻鱘」[1]。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當代因為其生存水域遭受破壞,其物種稀少,所以有「水中大熊貓[2]之稱。

白鱘被列為中國一類保護動物,其物種受到嚴格的保護。

形體特徵

其個體腹部黑白色頭部灰色,種群多生活於長江中下游水域,個別的生存於水域廣闊的湖泊中。白鱘與中華鱘生活水域相同,故四川民間漁民中流傳有「千斤臘子萬斤象,黃排大得不像樣」之說,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就是指的白鱘,黃排指代胭脂魚。白鱘以其他魚類和小型蝦蟹為食。其個體7-8年成熟,身長可達2米體重達到250公斤,最大可已長到3米體重達到300公斤,不過在2007年捕獲到的長度約3.6米長,所以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根據動物學家秉志[3]記載20世紀五十年代有漁民捕獲過7米長的白鱘,雖然該記錄沒有獲得確認。

生存現狀

由於過度捕撈,白鱘物種已處瀕危,雖然1983年中國政府已將白鱘列為保護物種並禁止對其捕撈,但由於新建的水壩將不同水域的白鱘種群隔離,由此其生存環境面臨嚴重威脅,在2019年的論文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認為該物種可能已滅絕,其在2017年至2018年間對長江進行了廣泛的捕獲調查,但沒有尋獲任何白鱘。論文中估計該物種約在2005年至2010年間滅絕,自1993年起可能已經功能性滅絕。研究發現,該物種的滅絕主要是由於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1981年建成的葛洲壩[4]。因此,該文章建議IUCN根據其紅色名錄分類標準將物種重新分類為滅絕。

另有報道稱,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是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鱘,滅絕,且這一結果正在上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不過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官方還未發布和更新關於長江鱘滅絕的消息[5],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處工作人員稱「後續還需要討論」。

視頻

白鱘 相關視頻

長江白鱘已經活了1.5億年被宣布滅絕,一起來了解白鱘
白鱘往事——永別,長江白鱘物種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

參考文獻

  1. 非常古老的鱘魚象鼻魚的外形特點,東方頭條,2019-3-22
  2. 「水中大熊貓」長江白鱘已滅絕 2003年後無白鱘現身,遊俠網,2020-01-04
  3. 秉志,中國科學院學部,2009-6-24
  4. 專家解白鱘滅絕主因:葛洲壩阻洄游,鳳凰網資訊頻道,2020-1-3
  5. 白鱘滅絕,聽見即是永別,虎嗅網,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