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鶺鴒英國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鶺鴒英國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白鶺鴒英國亞種

拉丁學名:Motacilla

alba yarrelli

別 稱:斑鶺鴒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鶺鴒科

屬:鶺鴒屬

種:白鶺鴒

亞 種:白鶺鴒英國亞種

命名時間:Gould,1837

英文名稱:White Wagtail

白鶺鴒英國亞種(學名:Motacilla alba yarrelli)是雀形目鶺鴒科的鳥類,屬小型鳴禽,全長約18厘米,翼展31厘米,體重23克,壽命10年。體羽為黑白二色。棲息於村落、河流、小溪、水塘等附近,在離水較近的耕地、草場等均可見到。經常成對活動或結小群活動。以昆蟲為食。覓食時地上行走,或在空中捕食昆蟲。飛行時呈波浪式前進,停息時尾部不停上下擺動。繁殖期在3~7月,築巢於屋頂、洞穴、石縫等處,巢由草莖、細根、樹皮和枯葉構成,巢呈杯狀。每窩產卵4~5枚。 [1]

白鶺鴒英國亞種外形特徵

白鶺鴒英國亞種,額頭頂前部和臉白色,頭頂後部、枕和後頸黑色。背、肩黑色或灰色,飛羽黑色。翅上小覆羽灰色或黑色,中覆羽、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翅斑。尾長而窄,尾羽黑色,最外兩對尾羽主要為白色。頦、喉白色或黑色,胸黑色,其餘下體白色。 虹膜黑褐色,嘴和跗蹠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5~30g,♀17~29g;體長♂156~195mm,♀157~195mm;嘴峰♂11~17mm,♀11~16mm;翅♂85~96mm,♀81~98mm;尾♂83~101mm,♀82~97mm;跗蹠♂20~28mm,♀22~27mm。(註:雄性——♂;雌性——♀)

白鶺鴒英國亞種生活習性

白鶺鴒英國亞種 主要棲息於河流、湖泊、水庫、水塘等水域岸邊,也棲息於農田、濕草原、沼澤等濕地,有時還棲於水域附近的居民點和公園。常單獨成對或呈3~5隻的小群活動。遷徙期間也見成10多隻至20餘只的大群。

多棲於地上或岩石上,有時也棲於小灌木或樹上,多在水邊或水域附近的草地、農田、荒坡或路邊活動,或是在地上慢步行走,或是跑動捕食。遇人則斜着起飛,邊飛邊鳴。鳴聲似『jilin-jilin-』,聲音清脆響亮,飛行姿式呈波浪式,有時也較長時間地站在一個地方,尾不住地上下擺動。

主要以昆蟲為食,主要為鞘翅目、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如象甲、蠐螬、叩頭甲、米象、毛蟲、蝗蟲、蟬、螽斯、金龜子、螞蟻、蜂類、步行蟲、蛾、蠅、蚜蟲、蛆、蛹和昆蟲幼蟲等。此外也吃蜘蛛等其他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植物種子、漿果等植物性食物。

白鶺鴒英國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英國和愛爾蘭,部分進入歐洲西部地區,冬天部分進入非洲南部和西北部越冬。

白鶺鴒英國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通常營巢中邊等水域附近岩洞、岩壁縫隙、河邊土坎、田邊石隙以及河岸、灌叢與草叢中,也在房屋屋脊、房頂和牆壁縫隙中營巢,甚至有在枯木樹洞和人工巢箱中營巢的。

巢呈杯狀,外層粗糙、鬆散,主要由枯草莖、枯草葉和草根構成,內層緊密,主要由樹皮纖維、麻、細草根等編織而成。巢內墊有獸毛、絨羽、麻等柔軟物。巢的大小為11~16厘米,內徑6~11厘米,深4~5厘米,高7~8厘米。

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通常為5~6枚,但也有每窩少至4枚和多至7枚的。卵的大小為19~22毫米×14.5~16毫米,重2~2.6克,灰白色、被淡褐色斑。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進行,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12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雌雄親鳥共同育雛,14天左右雛鳥即可離巢。

白鶺鴒英國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

參考來源

  1. 白鶺鴒英國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