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合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合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百合為百合科植物卷丹、百合或細葉百合的乾燥肉質鱗葉。秋、冬二季採挖,洗淨,剝取鱗片,置沸水中略燙,乾燥。

【古代炮製方法】

漢代有炙制(《金匱》)法。唐代有熬令黃色搗篩為散(《千金》)、蜜半盞和蒸令軟(《食療》)的方法。宋代增加了炒制(《聖惠方》)、蒸製(《濟生方》)等方法。明、清時代除沿用宋以前的炮製方法外,還增加有酒拌蒸(《大法》)的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百合: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淨灰屑。   2.蜜百合:取淨百合,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時,加入用適量開水稀釋過的煉蜜,迅速翻炒均勻,並繼續用文火炒至微黃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百合每100千克用煉蜜5千克。   3.蒸百合:取淨百合片,置蒸製容器內,隔水蒸熟後,取出,曬乾。

【飲片性狀】

百合為長橢圓形鱗片,表面乳白色、淡黃棕色或微帶紫色;有數條縱直平行的白色維管束;頂端稍尖,基部較寬,邊緣薄,微向內彎曲;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角質樣,半透明;味微苦。蜜炙百合,表面黃色,偶見焦斑,略帶黏性;味甜。蒸百合,淡黃棕色,半透明,味苦甘。

【質量標準】

百合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於18.0%。

【炮製目的】

百合味甘,性寒。歸心經、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功能。用於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及百合病。   百合生品,性寒,以清心安神力勝,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經蜜炙後,增強潤肺止咳的作用,用於肺虛久咳,肺癆咳嗽,痰中帶血及肺陰虧損,虛火上炎等。經蒸製後,寒性略減,歸肺經、胃經、心經,具有養陰潤肺,益肺和胃的功能。用於肺燥咳嗽,失眠心煩,胃熱噁心等。

【臨床應用】

  1.生用   (1)虛煩驚悸:常與生地黃同用,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用於百合病,陰虛內熱,神志恍惚,心煩不安,如百合地黃湯(《金匱》);若與知母同用,用於百合病,發汗後,心煩口渴,如百合知母湯(《金匱》);若與雞子黃同用,用於百合病,誤吐之後,虛煩不安,如百合雞子湯(《金匱》)。   (2)咳嗽氣喘:常與熟地、生地、當歸身等同用,具有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的作用,用於腎水不足,虛火刑金,咳嗽氣喘,咽喉燥痛,痰中帶血或咯血,手足煩熱,如百合固金湯(《慎齋遺書》),現用於肺結核、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炎中後期、肺癌、咽炎等屬肺腎陰虛者。若與豬苓、桑根白皮、大腹皮等同用,用於肺氣壅滯,咳嗽氣喘,胸悶口渴,腰膝浮腫,小便淋澀,如百合湯(《總錄》);若與貝母、桔梗、桑白皮等同用,用於妊娠七八個月,傷寒煩熱,喘咳,不欲食,如百合散(《聖惠方》);若單用生百合煮粥,空腹時熱食,用於肺虛咳嗽,如百合粥(《古今醫統》)。   (3)神經衰弱:百合30克,白芍12克,白薇12克,白芷12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治療神經衰弱。   (4)瘡腫不潰:本品同鹽搗泥外敷,可用於瘡腫不潰(《包會經驗方》),外用還可治大皰濕瘡(《瀕湖集簡方》)。   2.制用   (1)蜜制   ①肺虛久咳:常與炙款冬花、炙紫菀、炙枇杷葉等同用,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用於肺虛久咳,或陰虛火旺之咳嗽,反覆不愈,口乾聲啞等症。   ②肺癆咳血:常與生地黃、熟地黃、貝母等同用,具有潤肺止血的作用,用於肺腎陰虧,虛火上炎,咽喉燥痛,咳嗽氣喘,痰中帶血,如百合固金湯(《集解》)。   ③百合病發熱:常與滑石同用,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利尿的作用,用於百合病,邪郁日久,發熱,小便赤澀,如百合滑石散(《金匱》)。   (2)蒸製   ①痰中帶血:常與款冬花同用,具有養陰潤肺的作用,用於喘嗽不已,或痰中帶血,如百花膏(《濟生方》);若與紫菀茸、桑葉、阿膠等同用,用於飲食過度,或叫呼走氣,或食煎煿,邪熱傷肺,咳嗽咽癢,痰多唾血,喘急,胸脅痛,不得安臥,如紫菀茸湯(《濟生方》)。   ②咳嗽痰多:常與貝母、白芍藥、前胡等同用,具有潤肺化痰的作用,用於妊娠感受風熱,咳嗽痰多,心胸滿悶,如百合散(《濟生方》)。

【按語】

百合古代炮製方法有炙制、熬製、蜜制、炒制、蒸製等。現代主要用蜜炙和生品。   生百合清心安神,常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蜜炙百合潤肺止咳,多用於肺虛久咳,咳血等症。現代藥理實驗證明,百合有鎮咳祛痰及滋陰潤肺的作用。《中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生百合與蜜百合兩種炮製飲片。煉蜜有「補脾氣,潤肺燥」之功,素有「蜜炙甘緩而潤肺」之說,因此百合蜜炙後能增強其潤肺止咳的作用,這是輔料與藥物的協同作用所致。 [1]  

【炮製方法】

1.百合 《金匱要略方論》:「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外台秘要》:「切。」《太平聖惠方》:「搗羅為末。」《傷寒總病論》:「去心;如入場用,則水浸一宿,拍碎,去白沫。」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走油瓣。 2.蜜百合 《金匱要略方論》:「炙。」《太平聖惠方》:「新百合四兩,蜜半盞,和薰令軟。」《仁術便覽》:「蜜拌蒸軟切,有炒黃色者。」現行,先將淨百合置鍋內,文火炒至色澤加深時,均勻地淋入煉蜜,繼續拌炒至表面呈微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攤晾,涼透後及時收藏。或取淨百合,加入稀釋好的煉蜜拌勻,稍悶,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百合100kg,用煉蜜5kg。 3.蒸百合 《本草品匯精要》:「蒸熟用。」《本草原始》:「鮮者可蒸亦可煮」。 4.酒蒸百合 《炮炙大法》:「酒拌蒸。」

【飲片性狀】

 百合呈長橢圓形肉質片狀,長20~25mm,寬10~20mm,中部厚1.3~4mm,表面乳白色、淡棕黃色或微帶紫色,角質樣,半透明。周邊較薄,微波狀,略向內扭曲,隱有白色縱紋,背面凸出不平。質堅而脆。無臭,味微苦。蜜百合形如生百合,表面黃色,偶見黃焦斑,略帶黏性,味甜。

【炮製作用】

 百合性味甘,寒。歸心、肺經。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功能。生百合以清心安神力勝,常用於熱病後餘熱未清,虛煩驚悸、精神恍傯,失眠多夢。如用於熱病後餘熱來清的百合知母湯和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方論》)。蜜炙後潤肺止咳作用增強,多用於肺虛久咳或肺癆咳血。如用於咳嗽不已或痰中帶血,肺陰虧損,虛火上炎的百合固金湯(《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炮製研究】

 百合炮製方法始見漢代,有炙(《金匱要略方論》)。唐代有熬令黃色再搗為散(《備急千金要方》)、蜜蒸(《食療本草》)、切(《外台秘要》)等炮製方法。宋代還有炒制(《太平聖惠方》)、蒸製(《濟生方》)等方法。明、清除沿用宋以前的方法外,還有酒拌蒸(《炮炙大法》)的方法。現代多用生品和蜜製品兩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