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鋒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峰鄉位於廣西省田陽縣西南部,地處百色至田陽右江河谷中段,右江河貫穿其中,右江河岸線長25公里。屬土山丘陵地貌。鄉政府駐百峰街,距縣城25公里。東連那坡鎮,南與坡洪鎮毗鄰,西南靠洞靖鄉,北和西北隔右江與百色市四塘鄉為界。[1]

歷史沿革

百峰鄉具有悠久的歷史。宋皇祜五年(1053年),百峰鄉百峰村為在今田陽縣境始置奉議勘州的州治所在地,隸廣南西路所轄;乾隆七年(1742年),百峰鄉百峰村為分田州土地設陽萬土州判的治所在地,隸思恩府;光緒五年(1879年),陽萬土州判改為恩陽縣,為田南道所轄。1924年6月,恩陽縣隸屬第五區(今百色市),直至1935年。解放後,百峰區隸屬那坡公社所轄,1984年百峰區從那坡分出設鄉。百峰是一座具有近千年歷史的州府所在地。

宋置勘州,清為陽萬土州判,光緒年間改為恩陽州,稱中區一、二鄉。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置恩陽縣。23年以前為州、縣治所。24年撤銷恩陽縣,為田陽縣一個行政鄉。解放後直至1984年10月,均為那坡公社(區)所轄,11月始設百峰鄉人民政府。

行政區劃

1995年轄村民委員會7個,分別是百峰村、那音村、弄山村、弄初村、晚塘村、東紅村、洞印村,共有61個自然屯,2332戶,11154人。其中農業2266戶,10840人,勞動力6635人。耕地面積14767畝,其中水田6204畝,人均耕地1.36畝,有水庫1座,電灌站8處,總灌溉面積5000餘畝,當年有350畝稻田畝產達1000多公斤。糧食總產量475萬公斤,農民人均產糧438公斤。[2]

經濟建設

種植甘蔗5192畝,產量17652噸,有林面積5.8萬畝,覆蓋率為31.82%,其中松樹2.3萬畝,年產松脂100多噸。該鄉是右江河谷芒果開發帶之一,有芒果面積32286畝。年末存欄耕畜4620頭,存欄豬7066頭。鄉鎮企業293個,從業人員1087人,鄉鎮企業總收入2028萬元。1995年全鄉總收入36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39元,比1978年人均收入增長20.4倍。農業機械總動力3468千瓦每100畝耕地占有23.5千瓦。有有手扶拖拉機63台,柴油機30台,電動機65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53台,機動脫粒機56台。機耕面積1071畝,機耙面積1071畝,機耙面積545畝,機脫面積9824畝。土特產品主要有生薑、雲木耳、木薯。煤炭資源豐富,百色地區公簍煤礦就在境內。[3]

交通

百峰鄉水陸交通便利,全鄉7個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鄉府所在地距縣城2 5公里;水路可上至百色市,下至南寧、廣州。百峰集鎮位於右江河畔,歷來為百色至田陽右江河谷中段方圓數十里的集鎮貿易中心。

資源

百峰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礦、磷礦、水晶礦、銅礦等貯藏量大,品位高,開發潛力大;有豐富的名特優農產品,其中芒果、甘蔗、香蕉三大支柱產業已逐步走向農業產業化;有豐富的林業和草坡資源。全鄉有林區劃5.5萬畝,年產木材8000立方米,有草山草坡3.8萬畝,對發展牛、羊、鵝等草食動物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全鄉有可利用水面積4600畝,是全縣水資源最豐富的鄉鎮之一。其中風光旖旎的集供電、供水與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那音水庫就位於該鄉境內,水庫有效庫容1460立方米,年供電150萬千瓦時,供水400萬立方米,灌溉農田1.5萬畝,接待旅遊觀光年逾2000餘人次。此外,鄉境內25公里長的右江河亦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水利資源。2002年全鄉財政總收入29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498元。

基礎設施

有初中1所,中心校1所,完小、教學點26所,每萬人中有大學28人,高中501人,初中1571人,小學5169人。有鄉衛生院1所。全鄉有7個村55個自然屯通公路,7個村用上電。199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1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