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皂質蘆薈
  • 中文學名:皂質蘆薈
  • 別稱:斑紋蘆薈
  • 二名法:Aioe saponari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天門冬目
  • 科:阿福花科
  • 亞科:阿福花亞科
  • 族:蘆薈族
  • 屬:蘆薈屬
  • 分布區域:非洲


皂質蘆薈 [1]皂質蘆薈鬚根系,無莖,葉簇生於基部,呈螺旋狀排列,葉呈半直立或平行狀。其葉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膩。皂質蘆薈變種較多,如廣葉皂質蘆薈,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寬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其葉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膩。皂質蘆薈變種較多,如廣葉皂質蘆薈,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寬大,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目錄

簡介

莖杆短[2],綠葉長達50厘米左右稍向下彎,葉上有美麗的白色斑條紋,紋理清楚,葉片寬大肉質厚,含凝膠質較多,藥性緩和,在民間常作藥用,但在藥典中沒有記載。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皂質蘆薈的形態特點是,莖高30cm左右,葉片比木蘆薈大。耐寒性較強,地下有發達的葡匐莖,可用於繁殖新植株用。

生長環境

喜溫暖、耐高溫、不耐寒冷、喜光、耐旱、不耐陰、忌積水等生活習性。


生長的最低溫度一般在10℃—12℃之間,低於10℃時生長基本停止。在0℃—5℃之間,雖然不會發生凍害,但低溫冷害對蘆薈植株的損害也十分明顯,特別是持續數天的低溫冷害,可使蘆薈部分葉片生長衰弱,容易感染各種病害,發生軟腐現象,甚至根部發生腐爛,造成蘆薈植株大面積死亡。當溫度低於0℃以下時,蘆薈的細胞內部就會發生結冰現象,徹底破壞蘆薈的原生質細胞結構,造成損傷,從而發生凍害,受害部位萎蔫死亡。

草蘆薈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35℃,此時是蘆薈進行光合作用的最佳溫度。蘆薈對高溫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和適應性,在我國雲南元江高溫乾熱河谷地區,42℃的高溫時有發生,但蘆薈在那裡依然生長良好。

草蘆薈喜光,光照充足時,蘆薈植株生長茁壯、葉片肥厚、葉色墨綠;光照不足時,植株表現細弱、葉片較薄、葉肉不肥、葉色淺淡。但光照過多、過強會使蘆薈處於半休眠狀態或停止生長,尤其在苗期會使葉片變紫色或變干皺。

因此,在生產上對新定植的蘆薈幼苗進行適當遮陰,可縮短緩苗期,對促進蘆薈幼苗植株的生長很有好處。同時,不同波長的光線對蘆薈生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紅光和橙光有利於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藍光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短波光、藍紫光和紫外線能抑制莖的生長,紫外光則有利於維生素的合成。

蘆薈在進行同化作用的過程中,吸收最多的是紅光、橙光,其次是黃光,而藍紫光的作用效率較低。因此在散射光下生長的蘆薈會產生細長的變態現象。

草蘆薈對乾旱具有極強的忍耐和抵抗力,如將蘆薈拔起放在陰涼處,完全不供應水分,半年內重新把它栽到地里,恢復水分正常供應,它又可以重新髮根生葉。但是,保持適宜的水分供應仍然是蘆薈正常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

不同的生育時期,蘆薈對水分的要求不完全相同。苗期蘆薈葉面積少,蒸騰小,需要水分較少,但根系比較弱小,在土壤中分布較淺,對水分變化非常敏感,保持土壤濕潤十分重要。

成株期蘆薈對水分需求量增加,此時根系分布較廣,吸收水分的能力也增加。但無論在蘆薈的苗期還是成株期,土壤水分過多,甚至積水,對蘆薈的生長都非常不利。因為土壤中水分過多,必然造成土壤空氣的不足,輕則使蘆薈的根系受到損傷,重則造成整個蘆薈植株死亡。

因此,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生長的蘆薈很容易發生葉片萎縮、葉根腐爛甚至死亡的現象。對蘆薈來說,水分過多造成的危害,遠遠超過水分不足即乾旱引起的危害,所以有蘆薈「怕濕不怕干」的說法,這與蘆薈起源於乾旱地區是有密切關係的。

分布範圍

在我國華南、西南、華東的部分地區可露地栽培,其他地區均需溫室栽培。要求排水較好的沙質壤土。 皂質蘆薈原產於非洲的熱帶、亞熱帶荒漠地區,這一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徵是高溫、乾燥、降水稀少。

主要價值

用於美容 皂草蘆薈的葉汁如肥皂水一樣,十分滑膩;葉片薄,其上花紋和斑點極多。皂草蘆薈也未被載入藥典,但被證明外用治療風濕症效果很好,新鮮葉汁也有一定護膚作用。 室內觀賞 皂質蘆薈有許多變種,如廣葉皂質蘆薈,主要用於觀賞,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較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成份介紹

蘆薈凝膠成份
木質素蘆薈酸皂素、蒽醌、蘆薈素、肉桂酸醌、蘆薈苷大、蘆薈大黃素、異蘆薈苷、大黃素、蒽、酚、大黃根酸、 蒽Resistannol
維生素
維生素B1、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C③煙酰胺、維生素E維生素B6、 維生素A膽鹼、(B-胡蘿蔔素)
無機元素
Ca
單糖和粘多糖
纖維素、aoldonentose、葡萄糖、L-鼠李糖、苷露糖、術糖

氧化酶脂酶澱粉酶、Aliinase、過氧化氫酶
必需氨基酸
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

起源

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一般來說,蘆薈被作為原產於非洲的植物。蘆薈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據調查,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薈分布。在我國 雲南元江地區,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道的關於蘆薈的最早記載,是古代埃及的醫學書《艾帕努斯·巴皮努斯中所記錄的,考古發現在埃及蘆薈被放置在金字塔中木乃伊的膝蓋之間。

書中不僅記載 了蘆薈對腹瀉和眼病的治療作用,還有包含了蘆薈的多種處方。這部書寫於公元前1550年,也就是說,在迄今3500年前蘆薈就已經被當作藥用植物了。此我們可以推測,早在五千年前,埃及民間人們對蘆會的利用應該更早一些。這之後,可能是由於馬可多利亞帝國,蘆薈被傳到了歐洲。公元前1世紀,羅馬皇帝的御醫蒂俄斯可利蒂斯著有醫書《克利夏本草》,書中有針對不同病症使用蘆薈的具體處方,並把蘆薈稱作為萬能藥草。

另外,在《新約聖經》中也記載了,人們埋葬耶穌的時候,將香根芹與蘆薈混合以後塗在其身體上。

蘆薈的效用,此後在歐洲得到了廣泛的承認,12世紀時被記載於德國的藥局方里了,這也是蘆薈首次在一個國家的法令里得到承認。在這以後,蘆薈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國。在中國,人們把它稱為「蘆薈」被稱為中醫醫祖的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里也出現了蘆薈。在這部書中蘆薈不僅僅被認作是有用的植物,而且還有「色黑、樹脂狀」的記載,據此可以推斷,當時中國所使用的是從歐洲傳來的、將汁熬干形成的塊狀物。

蘆薈傳到日本是在鎌倉時期或室町時期,人們把它稱為蘆薈(註:日本人稱之為阿羅艾),由此可見日本的蘆薈是從中國傳來的。但是,這時的蘆薈大概指的是柯普蘆薈,也就是說,蘆薈最初不是作為植物,而是作為藥品傳到日本來的。這一點可以在江戶時期貝原益軒所著《大和本草》,小野蘭山著《本草綱目啟蒙》里得到證實,這些書里有關蘆會的插圖,大都是想象中的樣子。另外,在這一時,葡萄牙的傳教期士也將蘆薈帶到了日本 ,據說這就是木劍蘆薈。這以後隨着基督教的布教,蘆薈在全國得到普及,有些地方用蘆薈的根部繁殖法使之得到了推廣。

到了明治時期,也因為學習了德國醫學等原因,日本的醫療制度開始完善,並制定了日本藥局方。雖然蘆薈很早就被載入了藥局方,但並沒有立刻在民間得到普及,像現在這樣作為民間藥物得以廣泛利用,還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的。 戰後,世界各地的學者開始發現蘆薈的藥理作用。而且與日本氣候風土 相適應的品種木劍蘆薈與蘆薈費拉都具有超如意的病理效果,這一點被證明以後,蘆薈終於用作藥草得到了日本人普遍的 承認。尤其是昭和44年(公元1971年,日本醫學學者發現了蘆薈對癌症有抑制作用以來,人們對蘆薈的熱情便迅速高漲起來了。

這以後,蘆薈還擁有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稱「不需要醫生」,由此,蘆薈在民間成了為廣大民眾所承認的醫療權威。

用途

蘆薈最早見於《開寶本草》,現世界上品種多達300種以上,但主要藥用品種是百合科植物庫拉索蘆薈(aloe vera L.)、好望角蘆薈(aloe ferox Mill.)和斑紋蘆薈(aloe vera L.var.chinaensis(haw.)berg)三種。蘆薈的葉、花、根均可入藥,尤以葉中的汁液經濃縮加工的製成品(蘆薈干塊)即為蘆薈的藥用品。 在我國古代,應用蘆薈治療疾病已相當流行,關於蘆薈的藥用價值和治療作用,在古書《藥性論》、《海藥本草》、《開寶本草》、《本草圖經》、《得配本草》、《本草再新》中均有詳細記載。 蘆薈苦寒,入肝、心、脾經。主要成分分為蘆薈大黃素甙、異蘆薈大黃素甙、蘆薈甙等。具有瀉下通便、清肝泄熱、消疳殺蟲的功效,用於治療熱結便秘、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癬瘡、痔瘺、萎縮性鼻炎、瘰癧。 從80年代開始,蘆薈的多種療效和神奇功效,引起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矚目,被視為治病強身的「靈仙之藥」。如:在美國,用蘆薈治皮炎;在前蘇聯,用蘆薈治肺結核;在埃及,用蘆薈治皮脂外溢;在日本,用蘆薈葉子的活性物質製成消毒劑,用於清潔污染,阻止真菌生長。蘆薈被譽為「家庭急救藥箱」......,曾掀起過一股「蘆薈熱」的浪潮。 蘆薈之所以能夠醫治多種疾病,受到醫藥界的高度重視,決非偶然,這是與蘆薈的化學成份有關的。研究工作者已從蘆薈屬植物中檢出18種微量元素、11種游離氨基酸、21種有機酸、維生素、緩激肽、蒽醌類、酚類、甙類、糖類等70餘種成份,但根據現代研究分析表明,蘆薈的主要化學成份分為6大類。

蒽醌類化合物
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蘆薈中主要有機活性成份是羥基蒽醌類衍生物,包括蘆薈素、蘆薈瀉素、蘆薈黴素、阿勞辛(aloesin)、蘆薈熊果甙等。 蘆薈所含蒽醌類化合物的種類和數量,在不同的品種、栽培條件、收穫時期都會有較大變動,特別是在不同的蘆薈品種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另外,蘆薈所含蒽醌類物質多少也與栽培條件和採收季節有着密切關係,所以,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產地的蘆薈藥效略有差異是正常的現象。

糖類
這裡是指蘆薈所含的葡萄糖、甘露糖以及由它們組成的多糖。蘆薈葉肉中的粘液主要成份是甘露聚糖,這是一種線的多糖聚合物,不同種的蘆薈所含葡萄糖和甘露糖的比例不同,但葡萄糖和甘露糖都連接成線性聚合物,此外,也發現在一些蘆薈品種的葉肉汁液中含水量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鼠李糖。過去醫藥界認為蘆薈主要是蒽醌類物質起主要作用,科學研究者對蘆薈多糖在提高人類免疫力方面的作用有了極大的重視。有資料報道,蘆薈多糖對於癌症和艾滋病的防治有良好作用,主要就是通過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面發揮其功能的。

氨基酸
對蘆薈所含氨基酸的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蘆薈含有豐富的精氨酸、天冬氨酸和穀氨酸等,在蘆薈的新鮮葉汁中發現了人體所必需且不能被人體自身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由於蘆薈氨基酸組成比較平衡,所以有人稱譽蘆薈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保健食品。

脂類及有機酸
通過鑑定,已知的蘆薈中脂類成份有:類異戊二烯、烷烴脂肪酸、脂類及甾醇類物質。蘆薈中已知的有機酸包括琥珀酸、蘋果酸、乳酸等。研究觀察表明,蘆薈中的有機酸含量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蘆薈中有機酸含量有普遍增高的趨勢。

礦物質
迄今為止,發現蘆薈中有幾十種礦物質元素,包括硅、鋁、鎂、鈣、錳、鈷、鈦、鉻、銅、磷、鈉、鋅、鎳、釩和銀等,已有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產地來源的蘆薈,所含的礦物質的量也不盡相同。

其它成份
在日本,有人從蘆薈中提取出緩激肽酶、乳酸鎂,在英國,則從蘆薈中分離出素鹼。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蘆薈中新的化學成份也將會不斷地被發現。 由於這些成份都可單獨或配合發揮相乘的效果,所有具有治療各種疾病的功效,例如蘆薈瀉素具有高度的健胃、整腸作用,而且能提高新陳代謝,使肌膚保持美麗。蘆薈熊果甙對燙傷具有療效,它可以防止肌肉組織瘢痕化,迅速使皮膚組織恢復原狀。如果再加上阿勞辛(aloesin)的功效,將可發揮相乘效果,對燙傷的治療非常有效。 蘆薈肉質部分含有粘答答的粘液,它主要是由蘆薈熊果甙構成的,據說這種成份除了可以預防皮膚老化外,對胃及十二指腸等的潰瘍粘膜潰爛也能發揮功效。 Aloesin具有搞菌作用及搞霉作用,可以治療因水皰所引起的白癬菌。 目前在蘆薈成份中最引起人們注意的是aloctin A、B,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它含有制癌效果。

視訊

健康資訊-5種可以吃的蘆薈



參考文獻

  1. 皂質蘆薈. 每日頭條. 
  2. 皂質蘆薈. 暖花. 200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