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皇后圖書館(Queens Library),或稱皇后區公共圖書館(Queens Borough Public Library),是紐約市皇后區的公共圖書館。以流通量算,皇后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2015財年借出了1350萬本資料。《圖書館雜誌》將其提名為「2009年度圖書館」。根據其官網,圖書館總計有750萬本資料,其中有140萬本收藏在皇后區牙買加中心圖書館。
皇后圖書館成立於1858年的法拉盛,之後成為了美國最大公共圖書館系統之一,總共有63個分館。從1994年之後,皇后圖書館成為了全美國每年流通量最高的圖書館系統,而且也是全美收藏量排名第二的圖書館系統。皇后圖書館所服務的220萬居民包括大量的移民人口,所以有很大部分的藏書是非英語書籍,特別是西班牙語、朝鮮語和俄語。皇后圖書館是紐約市的三個獨立的公共圖書館系統之一,其餘兩個系統分別是紐約公共圖書館[1],服務曼哈頓、布朗克斯和史泰登島;以及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服務布魯克林區。
歷史
皇后區的第一個圖書館在1858年建立於法拉盛,當時是一所收費式的圖書館。1869年改為免費流通的圖書館。
十九世紀末,一些地方圖書館在皇后區西部的阿斯托利亞、長島市和Steinway成立。1896年這些圖書館合併建立長島市公共圖書館,這也是皇后區第一個圖書館系統[2]。
1901年,在皇后區被劃分於紐約市管轄之後,紐約市政府提議合併所有皇后區所有的圖書館,成為「皇后區公共圖書館」。除了法拉盛圖書館外,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簽署的合併提議。法拉盛圖書管於1903年簽署此提議。
由於皇后區內部地區的人口密度差別很大,1906起,皇后圖書館在一些商業區里設立了小分點,方案叫做「移動圖書館」(Traveling Library)。這些分點很受歡迎,如此皇后圖書館發展的很快,幾乎在皇后區的每一個社區都建立了分館。
1930年,牙買加區帕森斯林蔭路的老中心圖書館開館;1941年,公共事業振興署注資將其擴建。圖書館成了一個外表華麗的文藝復興建築,共四層樓高。雖然典雅,但它實在太小,無法滿足需求。在圖書館主任哈羅德·W·圖克(Harold W. Tucker)的不斷努力下,圖書館於1966年搬進了大地方。
1904-1924年間,安德魯·卡內基捐贈的24萬美元被用在了新建7個卡內基圖書館上,館址位於人口最稠密的區域。其中4座建築(阿斯托里亞、坡朋胡森、列治文山和木港)仍在使用。這些圖書館的特色是莊嚴肅穆、裝飾華麗。卡內基時代的法拉盛分館在五十年代被改建為更加現代化的建築,而法洛克維分館則於1962年因失火被毀。
圖書館分館隨着區人口的增長逐漸擴建。截止1946年,皇后圖書館已有44個分館,1個中心館和1個頗為活躍的流動圖書館。
1954-1965年間,許多分館得到批准興建,但因紐約市的財政危機而沒有完成。圖書館系統從聯邦和興建法那裡得到額外補助,完成了中心圖書館、法拉盛和法洛克維分館。九十年代,其餘建館的掃尾任務再受關注。1998年,新的皇后區法拉盛圖書分館開館,其它4個也在1999-2007年間開館。2005-2013財年間,皇后圖書館資本基金超過了26.9千萬美元。
視頻
皇后圖書館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電影控福音!紐約公共圖書館提供免費租賃電影,一次性可看3萬部~ ,搜狐,2017-11-14
- ↑ 美國公共國書館總分館制考察Investigation of Central-Branch Library System in American Public Libraries ,豆丁網,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