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宋通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皇宋通寶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相關介紹
皇宋通寶之九疊篆
在版別眾多的皇宋通寶錢幣中,有一種俗稱「皇宋九疊篆」的錢幣尤為珍貴。九疊篆又稱上方大篆,秦漢無此制,唐宋以來多用於官印上面。九疊篆是以小篆為基礎,筆畫反覆摺疊,盤旋屈曲,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摺疊多寡,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繁簡而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稱之為九疊,「乃以九為數之終也,言其多也,」形容其摺疊之多。九疊篆盛行於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