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追憶(116)(吳銅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皖南追憶(116)》是中國當代作家吳銅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皖南追憶(116)
閒暇時候,最難了情懷。早便知道皖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不僅風景怡人,更有古村落夕陽晚照,歷史文化、人文情懷濃郁如古酒。於是,我被兄弟楊民、王勇、小孫而約一同出遊安徽涇縣。
首選我們直奔月亮灣。沿途我們親眼目睹了清水碧溪,群山環繞、毛竹青綠,驅車而行,撲面而來的不僅是清新、清爽的風,更夾雜了竹子的清香,十分享受!一路無語,都不肯用言語打破這種愜意。
涇縣月亮灣風景區位於距縣城18公里處被譽為「華夏毛竹第一鎮」的蔡村鎮大康村境內。來到月亮灣,山清水秀、秀峰峻岭更甚,且層巒疊嶂,綿延數百,一派江南的娟麗、雅致,又有潺潺山泉流過,水中魚蝦嬉戲、拍擊,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相得益彰。潭水澄澈可掬,山村竹海水中清立,天光雲影徘徊來去,加之澗水叮咚洗耳,真是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這裡還有被多家電影製片廠選為外景基地,《月亮灣的笑聲》、《月亮灣的風波》、《紅色的記憶》、《渡江偵察記》等等多部優秀經典的影視作品都曾在此拍攝外景。
還不及欣賞許久,楊民的好友便來相迎,接連幾天,每日都有好友迎來送往,山里人熱情好客,不僅有可口的徽菜相待,好酒奉送,更是帶我們到激流中體味山水、受納自然,箇中感恩,當然不可言懷,更不可不深記。
月亮灣之後,晌午我們便來到查濟,印入眼帘的是小橋流水人家,不盡的古味,仿佛是穿越了時空,仿佛村頭有一位老者拄杖散步夕陽,等我們來臨。
那是何等古樸、典雅的村落:鱗次櫛比的民居古建,嚴肅莊嚴的古時祠堂,中國山水畫般的青磚白牆,聳立入雲的寶塔,清新雅致的涼亭,鬱鬱蒼蒼的古樹,安詳而舒緩的生活節奏,同宏村等古村落不同,它更加破舊,但更加收攫人心。無怪乎,查濟出了如此多享譽的畫家、書法家。
之後,我們成行新四軍烈士陵園。世事滄桑,時光茫茫,我們看到在青山環繞中的肅穆和尊嚴,敬佩不已。
接下來是無論如何都不可錯過的桃花潭。心中早知汪倫與李白的故事,自是十分艷羨那個年代的詩歌唱和、酒樽相邀、對影吟月,所以未到時,惶惶地、期待地。直到桃花潭,這顆心,才如同潭水清涼而寧靜、澄澈而平和。
聽旁的導遊說,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在附近做客,十分開心,覺得這是邀請李白共游的好機會。於是給李白寫了一封信: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這裡有萬家酒店。
我聽後,內心暗笑:這汪倫真有創意,李白這樣的愛酒,如何能不來?余光中老先生有詩為證啊!酒入豪腸,七分化作月光。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就沖這萬家酒店,李白也得來啊!
果然,李白如約而至。這時,汪倫說,桃花者,實為潭名;萬家者,乃店主姓萬。李白聽後不僅沒有絲毫惱怒,反而被汪倫的盛情所感動。這個時候,正巧桃李花開、飛紅到處、潭水深碧、翠巒倒映,李白與汪倫在此情此景之中詩酒唱合,十分盡興。因而,在離別之際,李白寫下《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人多因此詩名氣而來桃花潭臨望,卻少有人知,李白在別了汪倫之後,去到查濟的石門碧山,因景色優美,流連而忘返,揮筆寫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千古絕句。
在我心,深以為這首詩意境高遠,遠非《贈汪倫》可比。然而,一個贈友人,一個禪意濃,本就無可比性,只是心略嚮往「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游弋時光和心態罷了。
我看到潭邊有汪倫墓碑文「唐史官汪諱倫也之墓」,據說是李白所寫,不過往事近越千年,真偽已無法考證。但我內心卻涌動不已:「江山依舊,風景依舊,可詩仙、豪士已逝者如斯。真的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啊。」
不知不覺,在「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情款待、陪伴中,四人皖南一行已過,不僅有情誼的感恩、山水田園的愉悅,更有家國天下、歷史宗族的感懷,多言數窮,不若一句,此行不虛來概括和紀念。
作者簡介
吳銅儉,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