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亞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亞傑
皮亞傑0.jpg
出生 1896-1980
國籍 瑞士
別名 Jean Piaget
職業 兒童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
知名作品 《發生認識論導論》,《生物學與認知》創立發生認識論,創立日內瓦學派.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國籍 畢業院校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職業
讓·皮亞傑 瑞士 納沙特爾大學 瑞士納沙特爾 1896年8月9日 1980年9月16日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讓·皮亞傑1896年8月9日出生於瑞士的納沙特爾。皮亞傑的父親亞瑟·皮亞傑是一位納沙持爾大學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紀的歷史與文學。由於皮亞傑的父親所學的是人文領域,他十分重視皮亞傑的科學觀念,更着重於培養皮亞傑對於事實的講求與愛好;皮亞傑的母親麗貝卡·傑克遜則是一位虔誠的宗教徒,她堅持讓皮亞傑接受嚴格的宗教訓練,並且為皮亞傑選擇了一位對哲學頗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皮亞傑是家中的長子,這樣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亞傑有機會去接觸與思考有關哲學和科學的知識,進而發展出一套屬於皮亞傑他自己獨到的思想與見解。由於父親的教導,使得皮亞傑重視以科學的系統性來求知。

不凡少年 1907年,10歲的皮亞傑在公園發現一隻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隨即寫了一篇關於白化症麻雀的文章,並寄給納沙特爾自然科學史雜誌《冷杉樹》刊登出來。文中皮亞傑細緻的觀察與詳細的分析,讓他得到了納沙特爾自然博物館的館長,與之一同搜集標本,並聘請他共同參與研究軟體動物的機會。隨後,皮亞傑發表了一系列和軟體動物有關的論文,並對正統門德爾的進化論提出質疑;這些富有挑戰性的文字,在歐洲動物學界起了很大的反響。

求學生涯 在中學時期,皮亞傑經常隨他的教父外出度假,皮亞傑在這位教父的啟發下產生了對認識

論的興趣。

1915年,19歲的皮亞傑獲生物學學士學位。隨後,他繼續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並同時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在納沙特爾大學讀書期間,對哲學、生理心理學和邏輯學富有興趣。他認為生物學和哲學的融合是通向認識論的捷徑,進而對對兒童思維的發生與發展的研究產生興趣而開始轉向心理學。

1918年,他獲生物學和哲學雙博士學位。同年皮亞傑去蘇黎世在烈勃斯和雷舒納的心理實驗室工作,井在布魯勒精神病診療所學習精神分析學說。

1919年皮亞傑到巴黎大學,學習病理心理學,並學習科學的邏輯學和哲學。

1921年得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繼而在巴黎給智力測驗學者塞西蒙助手,在一所小學的比納實驗室研究兒童心理,受西蒙委託應用勃德的推理測驗測量巴黎兒童,並進行標準化。

著書立說 1921年皮亞傑受日內瓦大學克拉巴萊德的邀請,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研究主任,從此開始創立自己"發生認識論體系。在此期間,皮亞傑和妻子瓦朗蒂納·夏特內結婚。

1925-1929年,皮亞傑在納沙特爾大學任心理學、社會學和哲學教授。1925年和1927年他的兩個女兒傑奎琳和露西安娜先後出生,1931年皮亞傑的兒子羅倫出生。皮亞傑在妻子協助下,以大量時間觀察兒童動作並進行各種實驗。他對自己三個孩子的研究, 提供了他創立兒童心理發展理論的重要基礎。 1929年到1954年皮亞傑在日內瓦大學任科學思想史教授,兼盧梭學院助理院長,同時他還擔任日內瓦國際教育署局長,到1967年卸任。

到1932年,皮亞傑已發表了諸如《兒童的語言和思維》、《兒童的判斷和推理》、《兒童的世界概念》等5本論述兒童心理的專著。這些著作使他蜚聲海內外,成為國際著名的兒童心理學權威。同時,皮亞傑在1929-1939年的十年期間,堅持研究數學、物理和生物學中主要概念的形成和歷史,並在盧梭學院以較大規模從事兒童的動作和思維活動的研究,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1932-1971年皮亞傑任日內瓦大學教育科學學會會長。

1937年皮亞傑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心理學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兒童的具體運算和運算的整體結構的論文。

1938-1951年皮亞傑受聘洛桑大學實驗心理學和社會學教授。1939年-1951年日內瓦大學聘其為社會學教授。

1940年起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現改稱教育學院)院長兼實驗心理學講座和心理實驗室主任。瑞士成立心理學會,他連任學會主席三年。

1939-1945年間,皮亞傑從事兩方面研究:兒童到成年期的知覺發展和兒童的時間、運動和速度概念以及與這些概念有關的行為的發展。


1952-1964年皮亞傑任巴黎大學發生心理學教授。

1954年在加拿大舉行的第十四屆國際心理學會議,被選為國際心理學會主席。

1955年起,任日內瓦"發生認識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直至1980年卸任。他創立的"發生認識論"主要研究作為知識形成基礎的心理結構(即認識結構)和探討知識發展過程中新知識形成的機制。該中心集合各國著名學者共同研究兒童認識的發生與發展問題,據1970年報道,已出版22卷專著。

皮亞傑於1967年所發表的《生物學與認知》,總結了他一生從事研究工作的成果。

1971-1980年皮亞傑被日內瓦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晚年生活 鑑於皮亞傑的傑出貢獻,美國心理學會在皮亞傑73歲時(1969年)授予他"卓著科學貢獻獎"。 1972年,皮亞傑撰寫了《教育的權利》一文,主張教育學的根本任務,是在於讓兒童得到全面性的發展,使每個兒童都能有完善的人格。他在荷蘭獲得榮譽地位相當於諾貝爾獎的"伊拉斯姆士"獎金。

同年皮亞傑退休,自職位上退休後,回到瑞士的山上靜養;但是皮亞傑並沒有因為退休而放棄研究工作,他終其一生都致力於發展"發生認知論"-將哲學基礎的認知論建立在科學之上。

1977年國際心理學會授予皮亞傑"愛德華·李·桑代克"獎,這是心理學界的最高榮譽。

1980年在瑞士去世,享年84歲。皮亞傑一生探索不止,留給後人60多本專著、500多篇論文,他曾到過許多國家講學,獲得幾十個名譽博士、榮譽教授和榮譽科學院士的稱號。

理論體系

認知論核心概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擺脫了遺傳和環境的爭論和糾葛,旗幟鮮明地提出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發展觀,即心理發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皮亞傑認為智力是一種適應形式具有動力性的特點。隨着環境和有機體自身的變化,智力的結構和功能必然不斷變化,以適應變化的條件。

在皮亞傑的理論中,格式既可被看成是有機體認知結構中的一個子結構,又可被看成是認知結構中的一個元素。認知結構就是協調了的格式的整體形式。

他將生物學的同化這一概念應用於心理學中,意指人們把知覺到的新鮮刺激融於原有的格式中,從而達到了對事物的理解,同化是個體認識成長的機制之一。

依據皮亞傑的觀點,平衡化指通過多重的去平衡與再平衡,導致從一接近平衡的狀態向着質上存在差異的平衡狀態遞進發展。而自動調節是介於同化與順應之間的第三者,對同化與順應進行調整以達到兩者的平衡。

皮亞傑認為一切知識,從功能機制上說,是同化與順化的統一;從結構機制上分析,則是主體認知結構的內化產生和外化應用的統一。而運算是組成認知結構的元素,各個運算聯繫在一起就組成了結構的整體。

建構主義發展觀 皮亞傑認為,發展有四個條件,即成熟、實際經驗、社會環境的作用和平衡化,前三者是發展的三個經典性因素,而第四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皮亞傑認為,心理既不是起源於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於動作.即動作是認識的源泉,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動作是與生俱來的無條件反射。兒童一出生就以多種無條件反射反應外界的刺激,發出自己需求的信號,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活動與心理操作,都在兒童的心理發展中起着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第四個因素平衡化促進了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和諧發展,並使得成熟、實際經驗和社會環境之間處在協調狀態。更為重要的是,平揚的傾向作為一種過程,總是把兒童的認知水平推向更高階段。當低層次的平衡被衝破以後,由於有了這種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級的水平上得以恢復,從而導致了智力的發展,因此是最為根本的因素。

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

感知運算階段(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0-2歲)這個階段的兒童的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兒童藉助這種圖式可以協調感知輸入和動作反應,從而依靠動作去適應環境。通過這一階段,兒童從一個僅僅具有反射行為的個體逐漸發展成為對其日常生活環境有初步了解的問題解決者。

⒉前運算階段(前運算思維期,Preoperational Stage,2-7歲)兒童將感知動作內化為表象,建立了符號功能,可憑藉心理符號(主要是表象)進行思維,從而使思維有了質的飛躍。

⒊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思維期,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1歲)在本階段內,兒童的認知結構由前運算階段的表象圖式演化為運算圖式。具體運算思維的特點:具有守恆性、脫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亞傑認為,該時期的心理操作着眼於抽象概念,屬於運算性(邏輯性)的,但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

⒋形式運算階段(形式運算思維期,Formal Operational Stage,從11歲開始一直發展)這個時期,兒童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推理水平。其思維形式擺脫思維內容,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能夠擺脫現實的影響,關注假設的命題,可以對假言命題作出邏輯的和富有創造性的反映。同時兒童可以進行假設一演繹推理。


個人作品

個人作品 主要著作 年代 書名 1924 《兒童的語言和思想》 1924 《兒童的判斷和推理》 1926 《兒童關於世界的概念》

1927 《兒童的物理因果概念》 1932 《兒童的世界表象》 1932 《兒童的道德判斷》 1936 《兒童智慧的起源》

1945 《兒童符號的形成》 1950 《智慧心理學》 1955 《從兒童到青年邏輯思維的發展》 1959 《兒童邏輯思維的早期形成》

1970 《發生認識論原理》 1970 《建構主義》

展開 其他作品 年代 名稱 1946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Time 1951 The Origin of the Idea of Chance in Children 1953 Logic and Psychology 1961 The Mechanisms of Perception 1966 Mental imagery in the child: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maginal representation 1968 Memory and intelligence 1970 Psychology and Epistemology: Towards a Theory of Knowledge 1977 The Grasp of Consciousness: Action and concept in the young child

人物貢獻

促進了促進科學認識論的豐宣與深化 皮亞傑採取系統的歷史法,並吸收神經生理學、生物學、人類學、邏輯學'數理邏輯、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的基礎上,特別是把認識論和心理學緊密結合起來,創造了發生認識論。皮亞傑將心理學成果引進認識論之中,提出活動中介論,主客體相互作用論和認識活動中的雙向建構論,這些都揭示了認知形成的辯證運動規律,豐富原有認識論的內容,改變整個認識論的結構和體系,促進了科學認識論的發展。

推動了兒童心理學的發展 皮亞傑所創立的"日內瓦學派"批判兒童心理學史中各種形而上學的發展觀,提出了兒童心理發展是在內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斷產生量和質的變化的心理發展觀。他提出兒童心理發展的四要素並首次概括了心理發展的階段理論,同時劃分心理發展的四大階段,揭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以及形式運算的一般規律。因此,皮亞傑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成為發展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引導了認識論發展方向 皮亞傑藉助反省抽象和自我調節闡明認識無限發展的內在根據,這是關於認知微觀運行機制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它突破近代認識論僅僅研究認識結構和認識內容的共時性轉換的缺陷,把傳統認識論對認識的靜態分析拓深為動態研究,使具體認識活動中認知結構-功能的共時性轉換,被納入到認知結構-功能演進的歷時性建構框架,從而抓住系統思維的立體網絡特徵'實現對認識發展過程的多維度的審察"使認識發展規律獲得更加全面的闡釋。這些研究成果的意義是重大的。可以說,當今沒有一個關於認知發展研究不以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為理論基礎或參考框架的。

人物評價

1984年《大英百科全書》評價皮亞傑的認知活動中性質變化的構思獲得廣泛的承認,新近許多跨文化研究對皮亞傑的發現的普便適用性提供了支持。隨着時間的推移,皮亞傑發生認識論的有效性,必將受到進一步的考查,從而促進它的深入發展。車文博認為不僅應肯定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是一種富有創新精神的心理學理論'而且也應充分評價發生認識論對哲學☆科學和文化等眾多領域的深刻影響。

葉浩生認為,皮亞傑創建其學說時,正值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支配心理學界。皮亞傑不為這兩種主流傾向所影響,應用多門學科的知識,探索兒童認識能力的起源和變化,研究知識的心理起源以及認知結構的功能和特點。他所創立的學說促進了認知研究的興起,為認知發展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皮亞傑的工作為心理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皮亞洛的理論比傳統的兒童心理學向前垮了一大步,因為他對局級行為方式進行了新的研究。但是皮亞傑拋開兒童的歷史發展來談兒童的心理發展,把兒童的心理發展簡單化為受內部力量驅使的、由內在邏輯支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