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季利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皮季利姆俄羅斯正教會第八任牧首(1672—1673)。曾為克魯齊茲教區都主教。1658年接替尼康任代理牧首。但1666—1667年宗教大會決定約瑟夫二世為牧首,因而1672年後才接任其職。

主教是基督宗教的高級聖職人員職稱,為天主教[1]、東正教與聖公會採用,詞源自希臘文「episkopos」(επίσκοπος),即「epi」(由上往下)及「skopos」(觀察者),意為監督(overseer)。依據初期教會的傳統,祝聖主教[2]代表授予聖職聖事的圓滿性。主教即是借着聖靈/聖神被祝聖為教會中的牧人及管理者,也是教義的導師及聖職敬禮的司祭。在一般基督宗教主流教會,指耶穌基督派遣使徒/宗徒繼續實行祂的使命,到了第一世紀末至第二世紀初就形成了主教的制度

俄羅斯正教會

在希臘正教成立之後,東派教會通過中亞和巴爾幹向東南歐發展,傳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並在俄羅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俄羅斯正教會進而成為這一地區勢力最強的教會。俄羅斯正教原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管轄,到了14世紀,隨着基輔地位的下降,都主教府遷移到弗拉基米爾城,開展傳教活動,發展東正教勢力。15世紀下半期,俄羅斯統一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成形,中央集權開始得到加強。

隨着莫斯科地位的提高,都主教府又遷移到這裡。1288年教會中心從基輔遷至弗拉基米爾。1325年起莫斯科成為都主教區中心。1439年希臘正教和羅馬天主教在意大利弗洛倫薩舉行宗教會議,通過東西教會複合的決議。拜占庭帝國滅亡後,東正教所在各東方國家先後臣服於土耳其人,俄羅斯正教會乃自命為東正教會的首腦,宣稱俄羅斯政權承襲羅馬帝國,莫斯科就是「第三羅馬」。1589年莫斯科都主教區改稱牧首區,其都主教約夫為選任第一任「莫斯科和全俄牧首」,從此俄羅斯正教會正式脫離君士坦丁堡牧首區管轄。

1653至1665年牧首尼康實行改革,統一禮儀,教會勢力日益增長,終於同沙皇政權發生衝突,尼康被革除教職。1721年沙皇彼得一世對教會再次進行改革:頒布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取消牧首制;成立主教公會,由斯揭凡·雅沃爾斯基擔任其首任主席。正教成為俄羅斯國教。

參考文獻

  1.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
  2. 中國天主教負責人就祝聖主教發表談話,光明網,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