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皮脂腺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皮脂腺瘤皮脂腺囊腫又稱粉瘤,非真性腫瘤,為皮脂腺外口阻塞所形成。多發生在頭部,其他部位的真皮,皮下組織內也可發生,皮脂腺囊腫未感染時應帶囊壁完全切除,殘留囊壁會復發。合併感染時,可先用抗菌藥物,化膿後需切開引流,待急性炎症消退後再手術切除。

病理

a真皮內腫瘤組織形成小葉,瘤細胞可有明顯的異型性,核分裂象多,

b瘤細胞團中央有腔隙,內有瘤細胞分解物質,

c間質中炎細胞浸潤,

d分化良好腫瘤:胞漿內大量空泡形成,泡狀核,

e分化不好的腫瘤:核漿比例增高,多形性明顯,核仁小斑及分裂像明顯,

f基底細胞樣的腫瘤:細胞較小,胞漿較少,外周細胞呈柵欄狀排列,有核間質,

g鱗狀細胞樣的腫瘤:明顯的鱗狀細胞化生,有角珠形成,

h肉瘤樣的腫瘤:細胞呈梭形。[1]

概述

皮脂腺腺瘤(sebaceous adenoma)為一罕見的器官樣腫瘤,是一種發育異常的疾病,大小和部位不定。可合併角化棘皮瘤和內臟系統惡性腫瘤。多見於男性。

病理病因

是由分化不全的皮脂腺增大所引起的一種良性腫瘤

發病機制

鏡下可見腫瘤組織與周圍境界清楚,常有包膜,由未完全分化的皮脂腺小葉構成。皮脂腺小葉形狀和大小不一。腫瘤細胞主要有兩種類型:

1.小的嗜鹼性細胞,與正常皮脂腺小葉周邊的生髮細胞相同。

2.成熟有空泡的皮脂腺細胞,與接近正常皮脂腺小葉中央處的細胞相同。脂肪染色示成熟的皮脂腺細胞中有脂質。[2]

診斷

向皮脂腺分化的基底細胞癌:瘤中基底樣細胞或生髮細胞占主要成分而皮脂腺細胞較少,常無正常皮脂腺小葉結構。

臨床特點

a本病罕見,多見於中老年病人(平均年齡62歲);

b亞洲人多見;

c多發生於眼瞼(來自瞼板腺),眼外部位少見;

d皮損為單個黃色或淡紅色的堅實性結節或潰瘍性結節,亦可形成菜花樣;

e可破潰形成潰瘍,發展較慢;

f常見區域淋巴結轉移

g可發生於Muri-Torre綜合徵。

症狀體徵

通常為單發性皮膚色丘疹或淡黃色丘疹或結節,無臨床診斷特徵。常見50~60歲以上的男性患者。

1、好發部位 多見於頭皮和面部,或頸部。

2、臨床症狀 表現為圓形堅實的結節,直徑一般小於1cm。表面光滑,呈淡紅、黃紅或正常膚色。一般單發,偶或多發。

本病一般不難診斷。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徵性即可診斷。

檢查鑑別

一、檢查

組織病理:此瘤與周圍組織界限鮮明,由不規則大小和形狀的未完全分化的皮脂腺小葉組成。小葉中有兩型細胞,其一與皮脂腺瘤周圍細胞相同,為未分化生髮細胞。其二為成熟皮脂腺細胞。小葉中生髮細胞和皮脂腺細胞的分布不一,一般兩型細胞的比例接近相等。生髮細胞常圍繞皮脂腺細胞排列。

二、鑑別

本病應注意與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癌,黃色瘤等鑑別。

1、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皮損高出皮膚的淡黃色小結節,質軟,中央有淺臍窩。組織病理表現為過度增大的皮脂腺小葉包圍着中央呈囊性擴張的導管,導管與皮損中央臍窩需相通,開口於表皮。

2、皮脂腺上皮瘤 為白色或黃色的小結節,較皮脂腺腺瘤易破潰,出血。組織病理示由不規則型腫瘤細胞團塊組成,瘤中基底樣細胞或生長細胞占主要成分。

3、皮脂腺癌 組織病理表現為邊界不清,失去腺體結構,僅有部分細胞可發育成皮脂腺細胞,向深部侵襲生長,不對稱,核有異型性

疾病治療

電灼、冷凍或手術切除。

手術中可在與囊腫相連的皮膚,尤其是見到導管開口時,沿着皮紋方向設計梭形的皮膚切口,連同囊腫一起摘除。分離時應特別小心,囊壁很薄,應當儘量完整地摘除。如果殘留囊壁,則易於復發。如果術前有紅腫熱痛等炎症表現,則應首先控制炎症,後期再安排手術 。

飲食保健

皮脂腺腺瘤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宜吃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

參考文獻